时事讲堂之看见未来

有海外工作经验占优势 刘燕玲:年轻人出国闯一闯

字体大小:

贸工部兼教育部政务次长刘燕玲在《联合早报》推出的《时事讲堂之看见未来》节目中,鼓励新加坡人趁年轻到国外闯一闯,尤其希望大家能到市场未经开发的发展中国家探索与学习。

全球是市场,也应是职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拥有海外工作经验将成为求职者的最大优势之一。贸工部兼教育部政务次长刘燕玲因此鼓励新加坡人趁年轻到国外闯一闯,尤其希望大家能到市场未经开发的发展中国家探索与学习。

刘燕玲日前在《联合早报》推出的《时事讲堂之看见未来》节目中,也将新加坡人比喻为“万能插座”。

她指出,与企业老板聊天时发现,雇主对新加坡员工有良好印象,主要是因本地人从小生长在多元文化社会,因此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我们很容易就能融入不同的环境,这是我们的强项。”

其他参与访谈的嘉宾,如渣打银行新加坡人力资源总监汤石群和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郑德源也同意刘燕玲的看法。

在工作岗位上,汤石群必须与银行里的年轻职员讨论职业规划。她指出,自己经常也会鼓励大家在30岁前到国外,“花三到五年的时间真正在外地生活,然后把经验带回来”。

“就像现在我也正鼓励一名年轻人到非洲去。我告诉他,去闯吧!我们会为你提供安全网络,如果跌倒或失败了可以再重来,没关系的。”

郑德源则指出,如今像美国、台湾与韩国等地都陷入年轻人就业不足的情况,新加坡如果要避免这个状况,就必须确保国人拥有良好技能,累积更丰富的经验。

除了国外工作经验,嘉宾在访谈上也聚焦讨论技能的重要性。

政府目前陆续在精密工程和零售业等领域推出产业转型蓝图(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ap)以及相应的技能框架,刘燕玲指出,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将各领域的技能需求与教育和培训制度连接起来,确保本地员工能为未来职场做好准备。

盼落实“行行出精专”

她说:“我们经常说行行出状元,可是这样还是讲到状元。其实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希望新加坡有一天能够落实一个愿景,那就是行行出精专。”

不过,刘燕玲也坦承,在亚洲社会里,要追求技能精专,改变家长对学术成就的注重,仍会是挑战。她也认为,不管是追求文凭或技能,孩子的兴趣最重要。

“如果你选择一个科目主要是因为这个科目能让你考到好成绩,但却完全对它没有兴趣,那当你踏入职场时,能否持续保持热忱将成问题。”

也在访谈上分享看法的本地香水品牌SIX创始人李浩勋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约30岁时决定离开原本的工作岗位,秉着一股热忱与信念,勇敢创业。

适应新经济三大要素

李浩勋认为,年轻人要创业或在职场上取得成功,除了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和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之外,也要有患难商数(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

他说:“我们必须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经得起挫折。如果AQ不够高的话,那应该就做不下去了。”

刘燕玲则指出,接下来本地员工和企业要适应新经济,最重要的是三大要素。首先,如上述所说,她认为国人应凭着自己的目标与兴趣勇敢前进,也不要怕走艰难的道路。

第二,不论规模大小,企业应更宏观地看待人力资源问题,做最恰当的调配。

最后,刘燕玲指出,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文化,鼓励员工从错误中学习,努力做各种尝试。

《时事讲堂之看见未来》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数码部制作,获通讯及新闻部和未来经济委员会鼎力支持及渣打银行协力赞助。

本节目共五集,每逢星期二在星和视界都会台播出,公众也可上zaobao.sg观看。

多添一技多学新知 更易适应经济转型

目前经济趋向疲软,充满不确定性,一些领域也出现裁员情况,员工如果能多添一项技能,多学一门知识,将能给自己更多安全感,较好地适应经济转型,并在必要时转换工作跑道。

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郑德源在《联合早报》推出的《时事讲堂之看见未来》节目中指出,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所面对的周期性挑战不同,如今新加坡面对的经济不明朗,更多是长期的结构性挑战,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也表示一些现有工作岗位消失时,新的岗位将会出现,政府主要得解决的是技能错配问题,推动员工掌握新职位所需的技术与知识。

他说:“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状况,劳资政三方同心协力非常重要。”

郑德源举例说,像医疗业与资讯通信业就有不少新的就业机遇。“随着数字化与机器化时代来临,未来工作也会集中在服务业和科技业这两个广泛领域,而且到时候我们着重的不能只是科技,而必须是高科技,提供的不能只是服务,而是高接触服务(high touch service)。”

贸工部兼教育部政务次长刘燕玲则以咖啡店里的“咖啡头手”(负责泡咖啡的员工)为例指出,泡咖啡既然有不同泡法,可用机器,也可用布袋过滤,甚至用手工磨咖啡粉,一名“头手”就应学习各种方法;如果要考虑创业,他也应该“学习烘烤糕点”,既加深也拓广自己的才能。

她说:“多学一项技能不会吃亏,技能是属于我们的。只要提升自己,职场上的选择就能扩大。”

对话会上的嘉宾都认为本地不少领域仍有就业机遇,问题是员工是否懂得把握。

渣打银行新加坡人力资源总监汤石群解释说,本地银行业面对的是“结构分叉”问题。“这意味着市场所需要找的技能未必是流动人员所用的技能,需求和供应本身无法达到平衡点,这时候员工就必须抱持转型的心态。”

她指出,如果有职员愿意从前线转到后勤服务,渣打银行会给予支持与配合,包括为四五十岁的中年转业者提供帮助。

她说:“如果是五到十年前,大家可能都还不太适应到了四五十岁还要转型的状态,但我相信经过一代人之后,大家会慢慢接受。到了下一代,更多人也会觉得这是正常的变化与尝试,而不是什么特别的状况。”

我们经常说行行出状元,可是这样还是讲到状元。其实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希望新加坡有一天能够落实一个愿景,那就是行行出精专。 ——贸工部兼教育部政务次长刘燕玲 过去的金融危机中,我们面对的是周期性挑战,现在则面对长期的结构性挑战,因此更必须去克服和应付技能错配的问题。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状况,劳资政三方同心协力非常重要。 ——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郑德源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大家必须对新媒体有一定认识,懂得如何使用新媒体……我们也必须更好地去认识其他国家的文化,了解如何与其他国家的伙伴们沟通和合作。 ——本地香水品牌SIX创办人李浩勋 如果是五到十年前,大家可能都还不太适应到了四五十岁还要转型的状态,但我相信经过一代人之后,大家会慢慢接受。到了下一代,更多人也会觉得这是正常的变化与尝试,而不是什么特别的状况。 ——渣打银行新加坡人力资源总监汤石群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