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运动 执着健康饮食? 小心患上健康食品症

字体大小:

不吃面包面食、肉类和甜品等,过于积极地运动,但是在经过这番努力后,体重仍略微增加,并为此极为难过,可能是一些人积极减肥或要过得更健康时会采取的行动以及面对的情况。

医生警惕,这可能是一种隐藏式的饮食失调症(eating disorder)。

盛康保健精神病学部门主任及顾问医生郭家富受访时指出,出现这种症状的人有可能是出现所谓的健康食品症(Orthorexia,也称为健康食品痴迷症)。

他说,健康食品症很可能实际上是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或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的写照。

从年底学校假期开始,到欢度圣诞节、元旦到农历新年等佳节,两个多月下来,可能导致人们在享受佳肴美食后想“吃得更健康”,但医生认为不应过于执着这一点。

郭家富说:“健康食品症患者一般会在发病初期说自己只是想‘吃得更健康’,就避免吃面包面食等主食,以及肉类和甜品等。他们会缩小食量,还会找借口不和家人朋友用餐,也可能突然做大量的运动,就算虚弱到无法运动,也坚持要多站立或走动,尤其是在用餐之后。”

“他们会以‘只是选择健康饮食,或想加强体育表现’,尝试把行为合理化,但只要体重稍微增加,他们就会非常难过,对自己的体态也非常不满意,这些都是患病的特征。”

“较特别的是,有些患者会一直想着食物,可能常上网看美食视频或查找食谱,也可能想要成为厨师或烘焙师傅等。”

饮食失调症的高风险群是女性、有相关家族历史、有被虐经验、家庭不健全,或者是性格追求完美主义或极为鲁莽的人。

饮食失调症致死率  高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媒体把体重过轻者塑造为理想体态的现象,也成了“帮凶”。郭家富说:“一些本地知名公众人物也很喜欢拍下并上传汤食或健康餐饮的照片,而且明明长得很正常,却还说自己正在减肥。不幸的是,即使我向社交媒体Instagram举报这些照片和贴文,这些内容也没有被删除。”

曾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担任精神科医学顾问医生的郭家富指出,中央医院在2013年为180名患饮食失调症的人提供治疗,但他至今没有亲自为健康食品症患者治过病。

尽管如此,他提醒,在所有精神疾病中,饮食失调症的致死率其实比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还高,而且患病超过三年者更难医治,因此社会大众应该了解这个情况,并学习如何应对,包括患者的家人或伴侣应与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心理治疗师等合作,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体重过轻者也应增重到正常范围。

“困难在于病患可能不愿意配合疗程,有些家庭也已适应情况,甚至愿意每餐都另外烹煮无油的健康食品给孩子,还会担忧孩子闹脾气。”

他建议:“饮食失调症患者最好向经验丰富的医生求助。年龄在16岁以下者可到竹脚妇幼医院,但超过13岁者可选择中央医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