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餐点迎接战国时代

字体大小:

实况报道

首家自动贩卖餐厅去年在盛港西安谷通道邻里开业,月均售出一万份热食的迹象显示,即食餐点(Ready-to-Eat Meal)在本地渐受欢迎。

各家便利店货架上越来越多的即食餐点品牌和种类,也反映了业者对开发即食餐点市场持乐观态度。

受访业者认为,即食餐点在本地餐饮业人手短缺的天时助力下,可开发的空间更大了,相关投资势必更多。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忙碌的生活中总是希望能有一顿热腾腾的美食慰劳自己。不仅要求方便、迅速、美味、价钱公道,最好也能在深夜享用热食。

这些需求,促使即食餐点在本地遍地开花。今时今日,消费者不但可在超市和便利店买到即食餐点,组屋楼下也有贩卖机供你心动就可购得,而且选择也日益多样化。

政府去年公布食品服务业的产业转型蓝图(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aps),当中提到政府争取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让食品服务业在未来五年取得每年2%的生产力增长。

蓝图倡导业者通过引进创新商业模式来精简人力,例如自动贩卖机、贩卖即食食品,或经营使用电子点菜和付款的高效咖啡店。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和胜乐集团(Select Group)董事经理陈祖坤,共同领导食品服务、食品制造、零售与酒店领域的转型工作。

陈祖坤受访时指出,胜乐集团计划今年3月于本地超市推出自家生产的即食餐点,种类超过10样。集团实地考察了西班牙、日本和台湾的即食食品,发现它们的即食食品,都以当地的日常餐点为主,如日本的便当和台湾的卤肉饭等。胜乐即将推出的即食餐点,也会以本地美食为主。

陈祖坤说,即食食品在台湾、日本和英国等地占食品市场比率为5%至7%,本地仅占0.5%。他认为,本地的即食食品市场还有发展空间。

邻里首家自动贩卖餐厅月均售热食1万份

为了让忙碌的人们能享受便利,首家设在邻里的自动贩卖餐厅(VendCafe)于去年在盛港西安谷通道开业。经营者JR集团首席执行长庄莉娟说:“Vendcafe开业初期引起很大回响,热潮减退后,销售量依然很好,尤其是放学和下班后的时段。”她透露,Vendcafe月均售出约1万份热食,不包括零食、沙拉等食品。

Vendcafe店里共有13台售卖热食、冷冻食品、饮料和零食的贩卖机,顾客可以现金交易,也可使用电子付款。

佳节期间,Vendcafe会推出限定餐点,例如圣诞节有匈牙利牛肉和奶油金瓜口味的意大利面,农历新年提供荷叶饭、宫保鸡饭和金瓜炒饭。

庄莉娟透露,集团目前正在物色地点开设Vendcafe分店,计划在今年内开设20家餐厅。

2001年即食食品几乎没竞争者

这不是JR集团第一次开辟新市场。JR集团前身为佳乐富食品工业(JR Foodstuff Industries),主要以“佳宴”为品牌,早在2001年便已为餐馆、超市及家庭提供简单便利的即食食品,2012年整合成为JR集团。

庄莉娟说:“我们相信是新加坡首批开发即食食品市场的先锋,当时我们意识到餐饮业人手短缺的问题,(经营)成本将越来越高,于是进入即食食品市场探温。

“起初,我们的客户主要是餐馆、超市等,过后渐渐打入消费者市场。”

即食食品在2001年推出时,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者,广大民众对即食食品所知甚少,甚至有人误会即食食品是某种干粮。

庄莉娟解释,集团所生产的即食餐点“不含防腐剂,保存期介于六个月到一年”。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是高品质食材奠下好质量的基础,之后的烹煮、速冻到零下18摄氏度的保存温度,每一程序都严格把关。

她指出,集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研发技术,不仅各种食物的冷却方式不同,冷冻的速度也各异,从30分钟至三小时不等。

全岛目前约有100台即食餐点贩卖机 VendCafe设网站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为让更多消费者接触到方便快捷的即食餐点,JR集团早在2008年推出即食餐点贩卖机,至今已在全岛医院、军营与学府等地点设置了近100台贩卖机。

庄莉娟说:“许多公众从贩卖机接触到即食餐点,拨电询问能否送餐上门。我们察觉到这或许是个商机,于是着手设置网站。”

提供送货服务的“Chef in Box”网站前年6月成立,消费超过30元可享免费送货。网站的营业额稳步增长,根据集团调查,网站的消费者一般是为孩子点餐,为独居年长父母购餐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

便利店成为即食餐点桥头堡

新加坡7-11去年10月,在全岛438家便利店推出即食餐点。公司投入六个月时间研究和开发,团队还特地到本地著名的小贩中心和餐馆品尝原汁原味的本地食品,以开发道地的餐点。

7-11便利店出售的即食餐点有近20种,包括本地美食、西式、日式、三文治和甜品等。即食餐点每两天更换,确保食品新鲜与严格品管。最畅销的餐点为牛油鸡肉黄姜饭、卤鸭饭,以及近期推出的椰浆饭和河粉。

7-11看好即食餐点前景

新加坡7-11食物服务发展部助理总监肯尼思·维克托(Kenneth Victor)说,消费者的生活步调越来越快,公司观察到消费者对方便外带的夜宵食品有一定需求。他指出,本地夜宵的选择很有限,因此公司希望全岛7-11便利店所售卖的即食餐点,可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他说:“7-11便利店预计未来三年,消费者对即食餐点的需求有望增加超过50%。”

维克托也透露,公司今年计划分阶段将40多种产品包括即食餐点推出市场,公司也将继续探索新趋势,以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雀喜:即食餐点销量每年持续增长10%

为了让忙碌的消费者能有快捷方便的餐点选择,雀喜便利商店10多年前开始提供即食餐点。

雀喜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云传指出,近年来,即食餐点的销量每年持续增长10%左右,公司将继续拓展即食餐点的相关产品。

埃索油站便利店推出升级版即食餐点

埃索(Esso)油站的便利店去年11月推出升级版即时餐点。便利店由职总平价合作社旗下的雀喜和FairPrice Xpress经营,接下来两年内新推出的即食餐点将推展至全岛62家埃索油站。

职总平价合作社与The Common Good Company(TCGC)联合会旗下的餐饮业者The Soup Spoon、冰淇淋Udders、Pastamania和&Will等合作,推出新的即食餐点包括椰浆饭、意大利面、焗饭、精品咖啡,保质期至少五天。

熊云传解释,这些即食餐点采用“真空贴体包装”(vacuum skin packaging),除了能确保食物新鲜、保留味道和颜色,食材也不会搀杂一起,在延长售卖期的同时,不流失营养成分。

他补充,公司这次拓展即食餐点,与食品服务业的产业转型蓝图提到的通过创新与科技推展产品和服务,方向一致。

即食餐点符合营养需求吗?

受访本地营养师认为,现有的即食餐点缺少纤维,而且盐分和脂肪过高。他们建议,研发即食餐点的研究人员与营养师合作,制作更健康的餐点。

新加坡营养及饮食学专业协会主席周鉍鐿建议,消费者食用即食餐点时,可加入蔬菜沙拉,或番茄、黄瓜和生菜等不必烹煮的蔬菜,饭后可以水果代替高糖分和高脂肪的甜点。她指出,部分消费者选择即食餐点,是因为生活条件不允许,例如租房而居,无法煮食。

周鉍鐿建议,负责即食餐点的研究人员可与营养师合作,让餐点更为健康,使食物更适合吞咽有困难的年长者,或不会烹饪的人们。

盐分趋高

百汇东岸医院营养治疗师叶维铭观察到,市面上现有的即食餐点,一份餐点的盐分介于850毫克至2000毫克,相等于一天可食用最多2300毫克盐的一半。他指出,过度摄取盐分可造成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他说,减少摄取蔬菜可导致缺乏均衡饮食应有的矿物质、维他命和纤维;缺乏特定的维他命可能造成免疫系统下降、容易疲倦等问题,缺少纤维则会造成便秘。

再忙也不能餐餐即食餐点

南洋理工学院餐饮管理系课程主任汪福龙指出,消费者对即食餐点的信心逐渐提升,部分原因是餐点上有标示营养成分、保鲜期,消费者可上网查询有关餐点的资料,而且可省下不少吃饭的时间。本地越来越多商家也观察到,现在的消费者已渐渐改变心态,接受即食餐点。

汪福龙说:“尽管如此,我认为即食餐点仍无法取代新鲜准备的餐点;就算消费者再忙,也不可餐餐都吃即食餐点。”

通过添加维他命和矿物质 即食餐点可成为功能性食品

新加坡理工学院食品创新与资源中心消费者中心化经理黄庚隆指出,现有技术可提升即食食品的营养成分,即食餐点可通过添加维他命和矿物质,成为可调节生理功能的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

他解释,在即食餐点中加入维他命和矿物质有两大步骤,首先须确保即食餐点在味道、卖相、口感等方面合格,下一步骤则是了解维他命和矿物质特点,例如某些维他命会影响食物外观,某些维他命则会因加热而流失。研究人员得调整维他命和矿物质比例,兼顾美味和营养。

黄庚隆补充,研发即食食品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面条、米饭和甜品的冷冻处理过程都稍有不同,研究人员可根据不同要求设计餐点。

即食餐点发展史

■1950年代

即食餐点在美国也称为“电视晚餐”(TV Dinner)。这个名称据说源自美国食品公司Swanson在1953年推出的冷冻餐点“TV Brand Frozen Dinner”。

坊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当年Swanson在感恩节后面对大量销售不出的火鸡,于是决定把这些火鸡和其他食材以冷冻方式处理,用铝制盒子包装起来,让消费者买回家以烘炉加热后直接食用,结果大受欢迎。

■1960年代

美国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即食餐点如炸鸡、比萨、牛排等。除了主食,业者也推出了甜品如苹果馅饼、布朗尼和早餐如香肠以及三文治。

■1970年代

随着冰箱和微波炉的普及,即食餐点渐渐走入欧美家庭。当时的社会面临改变,越来越多女性外出工作,无暇为家人准备晚餐,这些因素都带动了欧美的即食餐点销量。

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营养,业者也观察到这点,推出较为健康的即食餐点。

■1980年代

为了方便消费者以微波炉加热食物,塑料制的餐盒渐渐取代铝制盒子。

■1990年代

本地出现越来越多即食餐点,多为主食,也有西式食品如比萨。

除了以微波炉加热的餐点,罐装浓汤也出现了中式口味如人参汤和海鲜羹汤。

■2000年代

为了迎合本地人的口味,各大超市推出中式、马来式、印度式等即食餐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