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和血癌是本地十大癌症杀手之一,也是本地最常见的血液疾病,每10名病患中,多达七人无法在直系亲属中找到适合的干细胞移植对象,必须通过公共脐带血库寻求公众的干细胞捐献,才能完成医疗。


本地唯一一家公共脐带血库过去五年捐献人次波动不定,显示国人对脐带血的认知不足,美国早前的调查已显示,公众可使用自己的脐带血进行治疗的概率仅20万分之一,大部分治疗情况说明,无血缘关系的脐带血,更有疗效。


脐带血是母亲产下婴儿时,脐带里剩余的血液。在这大约200毫升的血液里,含有近10亿个干细胞,可治愈多达80种致命疾病。


本地目前共有四个脐带血库,即新加坡脐带血库(Singapore Cord Blood Bank,简称SCBB)、康盛人生集团(Cordlife Group)、StemCord以及Cryoviva脐带血库,当中只有新加坡脐带血库是公共血库,其余都是私立血库。


SCBB提供的服务完全免费,并开放给所有有需要的病患,让他们通过SCBB的库存寻找适合的脐带血,以进行干细胞移植,重获生机。


私人脐带血库年收费逾200元


由于捐献脐带血给SCBB的人士,无权支配或为自己预留脐带血,一些人选择每年缴付200多元,通过私人脐带血库储存脐带血,必要时可向脐带血库索取存放的脐带血进行治疗,但只能使用早前存放的脐带血,无法和库存的其他脐带血配对。


SCBB迫切需要提高库存


SCBB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成功为203名血液病患配对脐带血,库存里目前有1万2000多袋脐带血。


SCBB的数据显示,由于华族捐献者相对更多,华族的成功配对率也高达八成;马来族和印族的成功配对率分别只有两成和不到一成,主因也由于库存量不足。


SCBB过去五年来获得的脐带血捐献波动不定,2014年获得的捐献达3921袋,2015年下降至3600多袋,去年小幅回升至3800多袋。


SCBB医务总监黄殷祺受访时说:“本地每年平均有3万多个宝宝出世,但只有不到一成的母亲愿意捐献脐带血。这个比率和其他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相比,不尽理想。”


SCBB和世界各地450家公共脐带血库与移植中心合作设立国际网络,本地患者可由此寻找配对者,国外病患也可使用本地捐献的脐带血。


尽管如此,SCBB仍面对严峻的脐带血供应问题。黄殷祺指出:“公共脐带血库大多数设在欧洲和东亚国家,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唯一设立大型公共脐带血库的国家。由于基因不符,本地患者难以和欧洲或东亚的捐献者配对,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增加本地的公共脐带血库存,确保我们能自给自足。”


据了解,尽管私人脐带血库的服务费用不菲,但比起公共脐带血库,仍有更多父母选择将孩子的脐带血存放在私人脐带血库。这也间接对SCBB的捐献率造成冲击。


黄殷祺说:“SCBB主要依靠各大机构的捐献维持营运,无法像私人脐带血库一样投入资金进行宣传。我们仅靠医生和捐献者口耳相传,招募捐献者。SCBB每年会和新加坡妇产科学会的医生进行交流会,寻求他们协助宣传,以提升国人对SCBB的认识。”


公众认识存在误区


公众对脐带血普遍存有认知误区。黄殷祺指出,不少人会误以为在患上血液病时,得用自己的脐带血进行治疗才有效,但事实恰恰相反。


大多数血液病因基因缺陷而起,这些基因缺陷已存在于脐带血中,因此病患用自己的脐带血进行治疗不会取得成效。


美国早前的调查显示,公众可使用自己的脐带血进行治疗的概率只有20万分之一。在大部分情况中,使用没有血缘关系的脐带血,反而可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黄殷祺解释,每个人干细胞中的免疫系统基因信息有别,若自身的免疫系统无法抵御某种疾病,就应该使用别人干细胞中的另一套系统来进行治疗。


黄小平:公共脐带血库给了我新生


突如其来的急性血癌,一夕间使黄小平的生活停摆。她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所幸在生命垂危之际,及时获得脐带血捐赠。


现年41岁的黄小平(声乐老师)四年前确诊患上急性血癌,这使原本乐观开朗的她情绪陷入谷底。


她受访时忆述:“我一开始只是出现轻微发烧,后来开始持续头晕,没过多久居然确诊患上癌症。


“我一向身体健康,家里也没人患癌,这消息来得太突然,我起初真的难以接受。”


“两袋脐带血让我如婴儿般新生”


黄小平因此必须辞去工作,在医院住上长达半年的时间,以便接受治疗。不过,她经过一次次的化疗后,病情未见起色,医生诊断她必须接受干细胞移植,才能存活。


黄小平原本希望通过骨髓移植寻找适合的干细胞,但亲友的骨髓都不匹配,世界各地的骨髓捐献库中也没有适合的骨髓。


时间一分一秒流失,黄小平的病情也日渐恶化,期间她两度因严重发炎陷入昏迷,被送入加护病房。


经过数月漫长的等待,新加坡脐带血库终于为她带来佳音。


她成功获得两包配对成功的脐带血。在完成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她逐渐战胜病魔。虽然长期住院导致她的肌肉组织迅速退化,她仍积极面对每一天。


黄小平说:“没想到两袋脐带血能让我如婴儿般重获新生。在治疗后的一整年里,我也像婴儿一样必须重新学习行走、站立,甚至得重新锻炼我的声带,才能继续从事声乐教学工作。


“脐带血给了我崭新的生命,濒死的经历让我学会以更豁达的心态,应对生活的大小事。”


捐献者不同考量


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就是看着孩子健康成长。储存脐带血对一些父母而言,是给孩子的额外“医疗保障”。


不过,国人在公共和私人脐带血库之间做抉择时,看法不一。


私人脐带血库支持者:多一种选择


一名不愿具名的受访者(30岁,工程师)对应该把孩子的脐带血放在哪里曾经历一番挣扎。


他说:“虽然目前医学研究显示,自己的脐带血无法抑制基因疾病,但孩子还是可能患上其他疾病。


“科研人员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拓展干细胞用途,可能未来10年或20年内,脐带血用途会进一步扩大。


“身为父母,我必须未雨绸缪,给孩子全面的保障,不能放过任何机会。”


经过一番比较后,他决定把孩子的脐带血存放进私人脐带血库。


“新加坡脐带血库(SCBB)的捐献者患病时不会获得优先配对权,有所需要时,不仅自己的脐带血可能已被别人用了,自己也未定能找得到适合的配对者。


“把脐带血放在私人血库的病患,还可以和SCBB的库存进行配对。这表示,若孩子患病,他可以有两种选择。”


罗惠仪:越多捐献 配对成功机会越高


35岁的罗惠仪(自由业者)做出了不同的抉择。她在2011年和2014年,把儿子和女儿的脐带血捐给SCBB。


罗惠仪受访时说,她在捐献前详细查阅了有关脐带血的资料,最终因为金钱方面的考量,决定选择公共脐带血库。


“私人脐带血库的费用不便宜,而且孩子可能用上自己的脐带血的概率非常低。相较下,本地还有其他急需脐带血的病患,把孩子的脐带血捐出来,可以造福更多人。”


罗惠仪说:“必须有人捐赠,脐带血库才能有足够库存来增加配对成功的机会。如果大家都只为自己着想,最终可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