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眼
城隍艺术学院是本地唯一一所由道教庙宇创办的文化艺术学院,座落在勿洛北工业区内。
学院开办舞蹈、南音和华乐等课程,吸引不少学员参加,最小的只有两岁半,最年长的89岁。
院长陈添来希望透过办学,为本地培育人才,让华族文化得以延续。
勿洛北工业区内,处处可见修车厂、轮胎店、冷气维修店和机械工厂等,很难想象其中一家修车厂楼上,有一个可以接触南音、学习传统华族舞蹈,以及华乐的艺术空间。
城隍艺术学院是本地唯一一所由道教庙宇创办的文化艺术学院,它以传承华族文化为宗旨,收生不分种族、宗教和年龄,从三岁小童到耄耋老人都可以报名,只收取象征式的学费。
城隍艺术学院于2009年正式成立,隶属韭菜芭城隍庙,学院的经费来自同样是韭菜芭附属公司的三清宫。目前有四名全职人员,他们是艺术总监陈妍錂(27岁)、教学主任王琬媄(56岁)、南音老师朱妙红(30岁)和郑江南(24岁)。另有五名兼职的华乐教师。
陈妍錂说,学院目前开办30多个班级,以华族舞蹈、南音和华乐为主轴,最小的学员两岁半,最年长的学员89岁。
舞蹈系目前有150名学员,分成启蒙班(三岁至六岁)、儿童班(七岁至11岁)、青年班(12岁至25岁),以及成人与乐龄组。儿童与青年班12堂课的学费是50元,成人和乐龄只收30元,学费得到大幅度津贴。
罗马尼亚及印度女孩
喜爱华族舞也学南音
南音系有两名全职老师,负责教导唱腔、琵琶、洞箫和打击乐。自学院成立以来,已有50多名学员,学费是16堂课65元,同样获得大幅度津贴。
朱妙红说,南音系开办以来,学员年龄偏高,在吸引年轻学员方面遇到难题。后来,学院改变策略,向舞蹈系的小朋友介绍南音基础课,成功吸引一些三岁至16岁的孩子在习舞同时兼学南音,当中包括九岁的罗马尼亚女孩依琳(Ilinca Vladescu)和一对印度小姐妹。
华乐系有约300位学员,课程包括古筝、扬琴、二胡、葫芦丝、管子和笛子,12堂课的学费从85元至120元不等。陈妍錂说,华乐学员分两种,一种会参加华乐考级试,另一种则不参加考级试,纯粹为了学习,少了压力。
城隍艺术学院院长陈添来(67岁)说,目前,庙宇一年大约投入30万元资助学院运作,包括租用两个工业单位,支付教职员薪金、水电费,以及演出制作费等。
希望培养本地戏曲演员
他成立城隍艺术学院是有感于传统地方戏曲的式微与没落,希望栽培地方戏的演员,为日后成立戏班铺路。
韭菜芭城隍庙是本地上演最多场地方戏曲的道教庙宇,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日子在演酬神戏,戏班来自潮州、福建、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
城隍艺术学院成立后不久,就在中国招收20多名年轻学员,并安排他们在中国厦门艺术学校接受三年基本训练,以歌仔戏和舞蹈为主。陈添来当时希望在学员毕业后,为他们提出到新加坡组织剧团的申请,但计划却因为政府收紧移民条例而泡汤。
所幸,城隍艺术学院在本地开班授课的计划如期进行,虽然这段期间撤换不少指导老师,也走过风风雨雨。
2014年8月开始出任城隍艺术学院艺术总监的陈妍錂,本身是华族舞蹈科班出身。为了追求艺术,她14岁放弃一般的学习道路,只身到北京习舞,一共10年。她先在北京海韵艺术学校上舞蹈专业,后来申请艺理会奖学金,在北京舞蹈学院上本科,也修习表演教育。
陈妍錂说,学成归来后,她面对两个选择,即组团或在学校授课。她觉得在学校授课,每四年就得换一批学生,很难开花结果。她后来在一场活动上认识陈添来,主动提议在城隍艺术学院开办舞蹈系,获得后者的支持。
学院的教学主任王琬媄是陈妍錂的母亲。王琬媄自上世纪80年代就跟随来自台湾的李淑芬学习华族舞蹈,是一位资深的舞蹈工作者,对华族舞蹈充满热忱。
学员获颁奖学金
赴中国学艺追梦
两名小女孩也想追随陈妍錂的脚步,放弃正规教育,到中国厦门专攻传统华族舞,兼学戏曲和南音。在油池小学念小六的黄凯璘(11岁),以及在育英中学念中二的谢明颐(14岁),将领取城隍艺术学院奖学金,到厦门艺校修读五年制中专。她们都获得父母支持,按兴趣发展事业。
父母支持孩子朝兴趣发展
黄凯璘的妈妈张朝月(46岁)说,女儿自三岁起学习华族舞蹈,一直跳得很开心,老师教的也很全面。她说,女儿被厦门艺校录取,她虽然有些不放心,还是会支持女儿追求梦想。
谢明颐的父亲谢驽良(46岁)和母亲何玉珠(46岁)也支持女儿追求舞蹈的梦想。谢明颐小时跟随家人在台湾住了四年,六岁接触华族舞蹈,去年加入城隍艺术学院。谢驽良说,他觉得新加坡华人传统文化正逐渐流失,既然女儿喜欢传统艺术,他和妻子都会大力支持。
在这之前,城隍艺术学院已颁发奖学金给在北京舞蹈学院上大专的学生林家怡。为了提升学员的水平,学院在2014年学校假期时,带领18名12岁至20岁的学员到厦门艺校上舞蹈浸濡课程。2015年年底,学院邀请四川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刘凌莉到本地授课。
多年的付出已有收获,学院在国际舞蹈大赛中频频获奖,例如2015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海外桃李杯”第五届国际舞蹈大赛亚洲区总决赛,梁瑗恩与林家怡夺得“一等奖”,而陈妍錂也荣获国际优秀导师奖。
有兴趣者可上网www.shenghongarts.org.sg或致电64450828询问,地址是Blk 3011 Bedok Industrial Park E, #02-2012/2014(三清宫斜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