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故居事件特别报道

故居五大课题朝野议员热议

字体大小:

国会【李家故居争端】

共有21位后座议员昨天针对李显龙总理和副总理张志贤的声明发言,其中多人传达居民看法,指出居民不了解“到底在吵什么”,也不明白掀起争端的李光耀幼子李显扬和女儿李玮玲医生有何动机。《联合早报》综合了代议士们关注的五个课题。

①关于李光耀故居

很多人问这场争端究竟是为了什么?主要争执的是什么?遗嘱有什么问题?遗嘱由谁拟定?李显扬说是柯金梨,但她却否认。我们连遗嘱是谁拟定的都不知道,是林学芬吗?如果是,那(李显扬)为什么不承认?他在怕什么?为什么(公开的)电邮中似乎写得很明显,但他却尝试否认(遗嘱)是他妻子拟定的?

——李美花(义顺集选区)

为何(李总理)以一元的价格试图把房子卖给李玮玲,但之后又以市价卖给李显扬?这会让人以为李总理对李显扬不公平,让他付了房子1.5倍的市价,但之后又以部长委员会牵制他。……我的另一个提问是,李总理首次得知最后遗嘱的内容后,为何没有提出反对?

——孙雪玲(白沙—榜鹅集选区)

李光耀故居是否拆除一事得经由法治与程序:我无法想象以大局利益为重的李光耀先生会执意他的个人意愿要重于群体利益……是的,我们必须慎重考虑李先生的意愿和理由。不过,单凭他的意愿就拆除故居是不对的。我所认识和尊敬的李先生不会把个人意愿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官委议员谢邕邕

②部长委员会的作用

关于欧思礼路38号房子的事件是否如此重要,须得成立一个部长委员会?难道市区重建局、国家文物局或其他相关的政府机构不足以评估此事,并向内阁提出建议?倘若真有必要(成立委员会),那国人有权知道委员会是否真的独立于总理。

——扎吉哈(蔡厝港集选区)

有人质疑部长委员会是否应检讨李光耀先生的遗嘱,委员会是否能解释为何要那么做?根据网上的评论,也有人提问部长委员会是否与他们理解中的正当程序相吻合?这必须得到解释,因为法律基于的不只是正当的程序和他一视同仁地施行,也牵涉公众对正当程序的信心。

——陈有明医生(裕廊集选区)

在设立部长委员会前,是否曾考虑设立国会特选委员会,一个由议员而非部长组成的委员会……这样委员可由不同政党代表,议长或议长委任的代表可任委员会主席,给予委员会中立与独立性。

——官委议员马德弗

③总理是否滥用职权

李显扬和李玮玲的指责所暗指的是,国家机关存有超出职责范围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彻底的辩论。我认为我国的国家机关都不应听命于任何人,尤其是国会,它向选民服务的使命不应被违背,或被视为如此。

——迪舒沙(荷兰—武吉知马集选区)

许多人都知道最新副总检察长是前任国会议员,而总检察长曾与律政部长在同一家律师行共事许久也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又从李显扬和李玮玲那边得知总检察长也是总理的私人律师,并曾针对李家故居的事向总理提供意见。虽然法律上并不限制委任政府官员的好友或前政党党员为总检察长或副总检察长,但从制度的角度而言,这些官员的委任是否能给予公众信心,在涉及政府或甚至总理利益的事件上能秉公办理?

——工人党主席林瑞莲(阿裕尼集选区)

我们能理解你(总理)当初为何不愿质问遗嘱认证书的真实性,及不入禀法庭挑战遗嘱的有效性……由于遗嘱认证书在不受挑战的情况下发出,遗嘱就正式生效且是正当的。你后来却在提交给部长委员会的法定声明中暗指遗嘱有可能在可疑的情况下被执行,让人觉得你好像在‘走后门’挑战遗嘱的可靠性。

——拉哈尤(裕廊集选区)

④国会辩论是否为恰当的处理管道

这场在面簿上演的李家争端已“玷污”了国人对政府的信任,也败坏了政府引以为豪的高标准,简直成了一场媒体闹剧。在法庭上处理这一事件将能让各方保持尊严,并能呈上证据,表明各自的立场。

——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阿裕尼集选区)

反驳了国会不宜辩论李家争端,而应由特选委员会负责调查的说法:特选委员会或许可有更多时间、空间及机会来搜集更多证据,也能更深入地进行调查,但委员会的权力仍由国会授予,最终上报的也是国会,所提议采取的行动也由国会施行。所以若真要采取这些行动(委任特选委员会展开调查),我们绝不能说国会是不宜处理(李家争端)的管道。

——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白沙—榜鹅集选区)

这起事件若要有个完好的了结,我们的制度就须有可信度与透明度,可让各方有公平受审的机会,无论是政府官员或个别人士。因此我希望国会能考虑成立公开调查委员会,让涉及的各方都能提出指责与声明,并受到公平的审查。

——官委议员郭庆亮

⑤事件何时能了结

直到我们能让李显扬和李玮玲表明立场,人们的疑虑仍会存在。除非到法庭上打官司,否则事件不会有了结。若不上法庭解决问题,这里有谁敢说明天面簿上不会再出现李显扬或李玮玲的新贴文?

——工人党议员毕丹星(阿裕尼集选区)

我知道许多新加坡人都对所发生的一切感到极度难过,许多人都希望这场痛苦的争论能够结束。我希望我们不要表面性地终结这场争论,因为学习如何讨论我们最严重的失误、我们的种种缺陷,以及令我们最痛苦的事件,正是我们年轻一代所需要的磨练,我们的国家才有望更坚强。

——官委议员郭晓韵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