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绿色建筑标志计划 建设局为建筑用户 打造健康舒适室内环境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李智陞(右三)昨早出席2017年新加坡绿色建筑周开幕仪式,并在仪式后走访绿色建筑参展商,了解他们采用哪些技术协助本地建筑提高建筑能源效率。(梁伟康摄)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李智陞(右三)昨早出席2017年新加坡绿色建筑周开幕仪式,并在仪式后走访绿色建筑参展商,了解他们采用哪些技术协助本地建筑提高建筑能源效率。(梁伟康摄)

字体大小: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李智陞在新加坡绿色建筑周开幕仪式上说,更新后的标准将更关注建筑用户的身心健康、提倡可持续建筑管理方案及鼓励建筑多安装智慧调控仪器。

从以建筑为主轴逐步转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建设局中期检讨我国第三份绿色建筑总蓝图,其中一大重点是通过各种措施,包括逐步更新绿色建筑标志计划,为国人打造更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建设局在接下来一年,将试验推出更新版的非住宅建筑绿色建筑标志计划,加大对“健康建筑”标准的要求。非住宅建筑如今要获得绿色建筑标志认证,须采纳更多措施提升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如考虑安装高效能空气过滤器、测量空气污染物质的感应器等。

若想获得更高等级的认证,业者还需考虑展开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建筑的看法,从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李智陞昨早出席2017年新加坡绿色建筑周开幕仪式时说:“更新后的标准将更关注建筑用户的身心健康、提倡可持续建筑管理方案及鼓励建筑多安装智慧调控仪器。”

从“软件”层面着手  为员工打造健康工作环境

建设局局长林优扬补充说,与建筑用户身心健康相关的一大重点便是室内空气素质。

“希望接下来建筑业者会在建筑内安装更多感应器,了解建筑能源效率表现的同时,也能监控室内空气素质。”

除了通过增加“硬件”提升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建设局目前正与保健促进局合作,有意在明年中就办公室室内设计推出新的绿色建筑标志计划,希望更多公司能通过在职场推出各种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从“软件”层面着手,为员工打造更健康的工作环境。

李智陞解释:“推出新计划的目的是希望鼓励更多公司在设计办公室时,将员工的身心健康考虑在内。”

一些提升职场健康的室内设计包括增设运动设施、多建楼梯鼓励员工少搭电梯。

当局加大力度鼓励业者提升建筑室内环境,除了基于业者反馈外,也因建设局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展开的一项调查发现,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更佳,员工感到不适的可能性就更低。

这项耗时三年半的调查始于2014年,研究员就14个屋龄介于3年至50年的商业建筑展开室内环境质量调查。其中,有八个商业建筑已获绿色建筑标志认证。

调查发现,绿色建筑采用高效能过滤器,因此它们的室内空气素质比非绿色建筑来得好,这包括绿色建筑内的悬浮颗粒PM2.5浓度较低、细菌和真菌数量较少。

调查也发现,绿色建筑用户对建筑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是否流通、日照程度、整体室内环境等都感到满意。反观非绿色建筑,用户对上述指标都表示不满。

我国三分一建筑获绿色建筑标志认证

更重要的是,与非绿色建筑用户相比,绿色建筑用户出现“病态建筑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简称SBS)的可能性较低。病态建筑症候群患者的症状包括疲惫、头痛、皮肤痒等。以头痛为例,绿色建筑用户出现头痛症状的风险比非绿色建筑用户的少约六成。

目前,我国共有超过3100个绿色建筑,即约34%的建筑已获绿色建筑标志认证,稳步朝2030年至少80%建筑为绿色建筑的方向迈进。

随着更多建筑加入绿色行列,建设局也设下新目标,希望到了2025年能为本地绿色建筑领域培养2万5000名包括建筑师、工程师、设施经理及项目经理在内的绿色建筑专业人士。

截至今年8月,我国通过建设专科学院(BCA Academy)、高等学府及领域相关机构已培育1万6000名绿色建筑专业人士。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