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当一回实习生 跟随PMET转行去

字体大小:

实况报道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服务、专业服务、批发贸易、医疗保健,以及资讯通信与媒体这五大“朝阳”行业,蕴藏巨大的发展潜能。

政府今年宣布重点帮助专业人士、经理、执行员与技师(professionals,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简称PMET)在这五个迅速转型的领域中求职。

为了深入了解PMET如何在这不确定的时代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联合早报》两名记者在人力部的牵线下,以实习生身份跟随三名中途转行者,前往三家公司各实习两天,实地观察PMET对新领域的适应状态。

加入Tinkerbox 林映彬找到工作满足感

念大学时,最让记者头痛的科目就是编程。

直到如今还清楚记得,作为学习工程的必修课,在第一个学期就得完成基础C++,用这个编程语言解答一些数学题。这当中的运算法是课本上找不到的,必须从几个公式中举一反三,让我们这些习惯从练习题库背答案应试的学生措手不及。

在那个谷歌还不流行的年代,人们还没有在网上分享答案的习惯,记者坐在电脑前“奋斗”到半夜,才能解答出一道别人几分钟就能写出的程序。

从那以后,即便资讯科技行业经历了几番的蓬勃与变革,大学时学编程的打击让记者对科技业留下抹之不去的“阴影”,从没想过要加入这个行业。

所以,这次记者到很夯(网络用语,意即风靡)的科技起步公司实习时,10多年前的阴影仿佛又找上门,让记者一度担心,是否能“熬过”两天的实习。

创意激荡 Tinkerbox气氛活跃

当记者开始了解设在惹兰勿刹店屋的这家软件公司Tinkerbox之后,之前的顾虑就淡化了许多。这里不乏中途转行的人,大家并不只是成天埋头对着电脑,他们有很多讨论和创意激荡的机会,气氛很活跃。

成立九年的Tinkerbox是本地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软件公司,有不少拿手项目,包括为一家日本的打印及投影公司设计内部反馈管理系统,也开发过DIY指甲颜色的手机应用,还把传统租车公司的租车系统网络化。他们使用的是圈子里很热门的编程语言Ruby。

那两天,记者跟随公司的产品经理林映彬(30岁)筹备一个新的项目,创建网络平台,供不同商家在上面建立顾客奖赏制。

平台的后端编程已经就绪,记者需要做的是联络零售商,吸引他们加入。好在这些商家都是注重网购消费者的起步公司,愿意尝试利用新平台提供的电子固本来吸引顾客。记者也需要同编程员和设计师讨论,如何让平台更吸引人,比如让顾客直接从面簿(Facebook)就能登入,无须另设密码。

之后,记者跟着林映彬和行销经理陈慧雯(24岁)与新加坡马来商会代表见面。该商会旗下的中小企业中心,有专人为Tinkerbox这样的公司提供咨询申请政府资助。

马来商会正打算为甘榜格南(Kampong Glam)商圈注入活力,Tinkerbox设计商家网站的经验正好可派上用场。作为记者,我也能就整体的宣传提供一些意见。

林映彬:从无到有设计出软件超满足

林映彬在新加坡管理大学念商科,当过三年半的新航空姐,也在知名药剂公司当过销售,虽然待遇不错,但没有满足感。

林映彬后来到专门教导女性编程的TechLadies训练营学习,加入Tinkerbox后,她之前的工作经验让她能同团队有效沟通,把不同想法的团队组织在一起,从无到有设计出一套软件,这让她感到很兴奋。

Tinkerbox注重学习文化

Tinkerbox很注重学习文化,大家的编程都是公开的,他们每两个星期举办一次交流会,分享编程和商业开发遇到的问题,老板们也参与其中,没有大公司的“阶级划分”。

来Tinkerbox实习或正式工作的人当中,有律师、医生和教师,还有工业设计师。Tinkerbox联合创办人沈楙祖(32岁)说,在其他行业工作过的人,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于他们设计以人为本的软件很有帮助。

“不过,这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对员工的技术能力打折,毕竟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客户也许并不在行,但行内人就知道我们编的程序是千锤百炼,这几乎是一种艺术。”

经验发力 李勤汶迅速适应环保新领域

这次记者接到的任务,是到大士的环保公司Environmental Solutions,跟着商业发展经理李勤汶(48岁)实习两天。

毕业自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的李勤汶在IBM工作16年,从工程师做到离职前的商业策略部门主管。他辞职后,帮朋友开过特许经营的泡泡茶店,也到中国无锡负责过质量检测,之后还加入行业协会,但都无法持久。

在经历了两段各长达几个月的失业期后,他报名专业人士转业计划(Professional Conversion Programme,简称PCP),被安排到Environmental Solutions担任商业发展经理,同时到新加坡管理大学(简称新大)修读国际贸易文凭。参与PCP计划的学员,学费由政府和公司资助;学员超过40岁,政府承担月薪的九成(顶限为6000元),公司负担一成,为期一年。

李勤汶很珍惜目前的机会,即使一大早就要开车,花四五十分钟从淡滨尼到大士上班,他也没嫌弃。每个月四天,他还必须去新大上课。

Environmental Solutions创办人之一、阿瓦迪尔(Sivakumar Avadiar)当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工程系还没毕业,就看好环保行业前景,开办了公司。他们目前处理金属工业废料,包括炼油厂的废催化剂(spent catalyst)、金属轴承污泥(metal bearing sludge)、汽车里的催化式净化转换器和包装用的木箱。

李勤汶:PCP培训只是打基础 在职培训才是最关键

李勤汶之前在IBM有丰富的客户管理、采购和质量管理经验,但在Environmental Solutions工作的重点是招揽生意,说服一些公司把废料处理的订单交给他,同时还得同内部部门接洽,确保现有客户的订单顺利完成。

虽然李勤汶从没接触过环保行业,但由于他管理经验丰富,Environmental Solutions的工作很快就上手。同时,他很满意新大对他们这些中途转业者细心的培训,比如学校为学员设立WhatsApp聊天群,教授几乎每天都发阅读资料给他们看。

不过,他说:“PCP的培训只是打基础,要摸清这个行业,在职培训才是最关键的。”

在这里半年,李勤汶已经很熟悉公司的运作,他带着记者去认识实验室、了解公司的核心优势,即利用化学反应提炼镍(Nickel),还有厂房内的运作等。

在什么都要“一脚踢”的中小企业,李勤汶还得负责为新进员工提供职业卫生与安全培训。他流利地用英语和华语“同步翻译”,向孟加拉和中国客工解释安全事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个资深的督工。

阿瓦迪尔说,他很看重李勤汶的稳重和经验,对于员工普遍比较年轻的公司来说,有这样的员工出去见客户招生意,会让人更信服。公司接下来打算把一些重要的商业发展项目交给他负责。

PCP参与者疑虑

李勤汶感激新公司给他机会站稳脚跟,也对自己能从头再来建立起自信,不过,他也认识一些参加PCP的人,对这个计划存有怀疑。

“这个计划只是第一年的薪水主要由政府承担,一些人担心一年后,公司还会不会继续雇用他们。毕竟,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找到能创造价值的人才固然重要,但需要支付同他们价值相符的人力成本也是一笔大开销;不是每个中小企业都能把眼光放长远。”

参与开发新科电子业务 翁诗毅扩展视野

对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来说,电子开发与销售公司像个游乐场,布满新颖有趣的科技“玩具”,但记者因缺乏“把玩”它们的专业知识,难以享受其中乐趣。

一听说将到本地科技通信巨头新科电子(ST Electronics)实习,跟随一名职员了解担任公司业务开发经理的点滴,虽然对有机会接触新事物有所期待,但记者的确担心自己的“一窍不通”,会给“临时东家”带来麻烦。

踏入新科电子不到一个早上,记者跟随的对象——无线系统部门副经理翁诗毅(42岁)便安排了例常会议,与另四名电脑工程师讨论公司近期计划投标的一项商业合作项目,应该采取何种科技方案模式。

记者作为“新人”,只能在一旁默默观察,偶尔发问以搞清楚状况。主要负责推销科技方案,并确保团队给予客户贯彻始终服务的翁诗毅,参与讨论的踊跃度远远超越记者;除了提醒同事改进现有内容,也提出建议和新点子,好让团队能进一步探索最佳方案。

下午,翁诗毅带着记者会见一组系统承包供应商,了解一款通信系统的运作细节。他们的讨论内容对记者这个外行人可说是深奥难懂,翁诗毅则显得了如指掌,时而问及系统伸缩度,时而与对方商量价格。

翁诗毅:在“黄金阶段”寻求新尝试

翁诗毅加入新科电子才一年多,不问还真看不出这是他首次从事电子业务开发。他原是正规军人,在新加坡武装部队担任军官近20年。

问及为何离开军队,他坦言,对军中生涯其实喜爱有加,但更希望在步入工作的“黄金阶段”时,能有新的尝试和突破,扩展视野。

他说:“作为军人,我的职责在于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虽然意义重大,但工作毕竟围绕在国防事务上,有一定局限。现在,我有机会参与开发公司业务的整个过程,接触不同客户群,这对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不断提升自己非常重要

谈到个人发展,记者也被安排参加新科电子定期为员工举办的“个人认知与软技能管理工作坊”。工作坊主要对象为近期加入公司的员工,透过极具互动元素的活动,给他们灌输沟通、人员管理,以及团队精神等价值观。

翁诗毅指出,新科电子注重员工栽培,定期培训员工,这也是吸引他离开军队加入公司的主要考量之一。他说:“这个时代在不停地转变,惟有透过学习与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有些人工作一段时期后开始迷惘,不知如何发展事业。不断提升自己因此非常重要。”

“先受雇 再受训”计划

旨在帮助有意中途转业者的“先受雇、再受训”专业人士转业计划2007年推出至今,已惠及超过7500人。

由人力部与劳动力发展局联合推出的专业人士转业计划,以在职培训的模式进行,这表示求职者会先受聘于参与计划的公司,然后再接受所需培训,过后才获正式受雇。

根据计划,在员工受训期间,雇主可获政府拨出的70%工资补贴,顶限是每月4000元。雇用长期失业或年龄在40岁以上的PMET,雇主则可获得90%的工资补贴,顶限是每月6000元。另外,计划也为公司承担高达70%的培训费用,中小企业则能获得高达90%的津贴。

目前所着重的工作领域包括医药保健、幼保教育、社会服务和资讯科技等。劳发局预计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计划范围。

至于新设的“ 实习与培训计划” (Attach-and-Train),有意加入朝阳行业的员工也可获得培训,但提供培训的企业不一定要聘请这些学员,而只须给予他们累积工作经验的机会。

有兴趣报名者可上网www.wsg.gov.sg/pcps了解更多详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