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贴计划助企业更易掌握海外技能

人力部长林瑞生昨早在“人力资本伙伴”研讨会上宣布试验推出“能力转移计划”。(档案照)
人力部长林瑞生昨早在“人力资本伙伴”研讨会上宣布试验推出“能力转移计划”。(档案照)

字体大小:

林瑞生指出,试验推出“能力转移计划”是为了协助个别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识别技能与知识的缺口,并透过津贴协助企业弥补不足。例如,本地培训导师和学员如果需要到国外参加在职训练,他们可获得津贴,而公司引进外籍导师也会更方便。

有意引进海外专人传授技能和知识,或让“本地姜”到国外“取经”的企业,将可从一项新计划中获得津贴。中小企业、有助提升某个行业整体能力的项目,以及对挖掘企业与行业潜能有积极影响的倡议,可获得更高额援助。

人力部长林瑞生昨早在“人力资本伙伴”研讨会上宣布试验推出“能力转移计划”(Capability Transfer Programme),协助个别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识别技能与知识的缺口,并透过津贴协助企业弥补不足。这不仅确保本地劳动力快速提升能力,也能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他说,新计划与个别政府机构现有的援助项目相辅相成。企业添置硬件,可获占成本高达七成的援助;在薪金、生活费和培训成本方面,则享有三至九成的津贴。“我们有一套评估方法:中小企业、几个企业携手确保整个行业受益,以及可发挥更大影响力的项目,可获的援助就更大。”

他举例,据家具业者反映,本地欠缺可使用先进生产机械的专才,以减低人为错误和确保质量一致。为深化员工技能、创造条件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全面地规划职业发展,新加坡家具工业理事会希望引进专才开办高级课程,把能力转移给本地员工。

林瑞生强调,当局会透过各种渠道找出需要援助的企业,并“特别照顾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领域,确保计划具包容性”。

按照新计划,如果本地培训导师和学员需要到国外参加在职训练,他们可获得津贴。若引进外籍导师,当局也会就公司申请相关工作准证提供方便。

不过林瑞生强调,这么做不意味着人力部将放宽引进外籍员工的政策。他说,要加入计划的企业必须提呈具体计划,如希望引进哪一类外籍专才、哪一些本地员工能从中受益、具体时间表以及转移技能与知识的预定成果。

“我们是以最具成本效益的做法协助本地劳动力提高能力,包括培训本地导师,并让他们进而训练本地学员。达到目标前,须借助外籍导师的能力,不论是引进外地专才还是让本地人到国外去。”

林瑞生强调:“方便企业引进外籍导师,绝不是要让他们在这里谋生,而是要做能力转移。企业在这计计划下引进的外籍专才,预计也不会太多。”

他日前指出,过去三年,本地专才人数大幅增加,持就业准证的外籍员工人数则相对萎缩,扭转了持有就业准证及S准证的人数增长,超越本地专业人员、经理、执行人员以及技师(PMET)。

昨天有56个雇主加入了人力资本伙伴计划,这些雇主的人事管理做法与时俱进。人力资本伙伴数目因此增至130个,他们共雇用13万名本地人。

新加坡中小企业商会会长王崇健认为,试验性“能力转移计划”能让好些要引入先进机械的中小企业受益,但他希望计划涵盖面更广,不要以一刀切的方式区分提升能力和应付日常运作的措施,只让前者获得津贴。“以引进机械应付日常运作为例,它其实也能提升员工能力。”

新加坡家具工业理事会会长翁礼豪希望透过试验计划,在三至12个月内引进外籍导师以培训本地导师,从而让学员掌握生产力更高的作业方式,包括使用先进机械。

他举例说:“我们希望新计划能抵消国人到海外受训的费用。在购买机械或把机械运来新加坡之前,本地员工可到生产机器的厂房或实际运作的海外工厂受训,了解如何具体操作机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