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教授带领的一批研究人员,已初步完成恒山亭清代迁葬墓的田野调查工作,并希望经过整理后能勾勒出开埠时期最早一批本地华人移民的面貌。他们至今找到469个清朝墓碑,而这些墓碑源自本地最早的福建人坟场恒山亭。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一批研究人员已初步完成恒山亭清代迁葬墓的田野调查工作,他们从田野调查中所找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将能更好地勾勒出开埠时期最早一批本地福建移民的面貌。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丁荷生教授(右一)亲自带领一群研究助理,到安莱盖路附近的热带树林寻找清朝古墓,并一一记录下来,作为研究我国最早华人移民的珍贵原始材料。(许源泰摄)
本地至今找到的最早坟墓,属于福建坂王的谢光泽,他去世的年代是“道光六年”,即1826年,至今已经191年。(丁荷生提供)
字体大小: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教授带领的一批研究人员,已初步完成恒山亭清代迁葬墓的田野调查工作,并希望经过整理后能勾勒出开埠时期最早一批本地华人移民的面貌。他们至今找到469个清朝墓碑,而这些墓碑源自本地最早的福建人坟场恒山亭。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一批研究人员已初步完成恒山亭清代迁葬墓的田野调查工作,他们从田野调查中所找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将能更好地勾勒出开埠时期最早一批本地福建移民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