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华巫印受访者: 母语能力与庆祝传统节庆 是族群认同感最核心标记

字体大小: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教授郑宝莲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各族群非常重视母语和主要节庆,但祖籍观念和传统艺术的认识比较弱,很大程度上其实反映了国家政策的影响力。

掌握华文华语、庆祝春节,以及为孩子取华文名字对新加坡华族群体而言,是族群认同感最重要的体现。

不过,本地华人对祖籍观念和华族传统艺术如书法与戏曲的重视相对薄弱,只有少于四成的华族受访者将它们视为构建华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记。

亚洲新闻台委任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在今年5月至7月间展开国人族群身份认同感调查,让来自本地各大族群的2020名成人从30多个身份标记(identity markers)选项中,挑选他们认为重要的标记。这些选项包括语言、宗教、饮食、艺术、历史、节日习俗与生活习惯等。

昨天发表的报告显示,华巫印三大族群约九成受访者都认为,母语能力与庆祝各自主要传统节庆——春节、开斋节和屠妖节,是族群认同感最核心的两大标记。

以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修博士(Mathew Mathews)为主的调查团队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时认为,实行多年的双语政策都对三大族群的身份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在报告中指出:“所有就读主流学校的孩童都必须修读英文和母语科,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的双语政策正逐渐使母语能力变成个人族群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教授郑宝莲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也指出,各族群非常重视母语和主要节庆,但祖籍观念和传统艺术的认识比较弱,很大程度上其实反映了国家政策的影响力。

“国人必须在学校里修读母语,各族群的主要节庆也是公定假日,长久下来这两个标记都烙印在国人意识之中,成为他们看待族群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三大族群也把能讲流利英语视为族群身份认同的其中一个标记,有78%华族这么认为,马来族和印度族人士也相当高,分别有79%和84%,这进一步反映了双语政策的作用。

在约1100名华族受访者当中,76%重视讲方言,认为祖籍观念重要的有40%,把懂得欣赏书法与传统戏曲视为重要身份标记的则分别只有30%和24%。

在族群自豪感方面,以这选项作为重要族群身份标记的马来族与印度族分别有83%和84%。相比之下,只有70%华族认为这是重要的族群认同标记。

马修昨天在调查报告发布会上说,值得国人思考的是比起年长一辈,年轻国人没那么重视传统艺术与菜肴烹饪的传承。“若每个人都这样,组成族群身份认同的核心标记会变得很少,它将失去原有的丰富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