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商学院一项调查发现,新加坡人10年来不但更不快乐,也更不重视享受生活,而且成就感也减少了。各种生活开销和医疗费用是令他们最不满意的事。




新加坡人快乐指数下跌,过去10年来他们越来越不快乐,不享受生活,成就感也减少了。最让国人困扰的是各种费用问题,包括车价、房价和生活费。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最新公布的调查发现,比起2006年和2011年,2016年受访的公众在快乐、享受生活和成就感指数三方面都下降。


以快乐指数为例,2006年为72.5,2011年和2016年分别是69和53。共有6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非常快乐”或“颇为快乐”,11%觉得“不太快乐”或“非常不快乐”,其余则不觉得快乐或不快乐。


这项调查是由国大商学院的陈素娟副教授和淡马亚淑娟副教授负责,所收集到的资料结集在《狮城幸福生活面面观》(Happiness, Wellbeing and Society:What Matters for Singaporeans)一书中。


对于这个趋势,陈素娟说,问卷中没进一步要求受访者解释为什么不快乐,因此无法点出确切原因。


不过她指出,若与其他答案一起看,多少能找出让新加坡人感到不满的因素,如车子是否负担得起等。价值观方面,他们可能因为忙于照顾生计,所以较不重视玩乐和享受生活。


陈素娟说:“每一轮的调查都相隔五年,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如经济表现不好等,环境改变加上个人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三个指数下跌。”


根据调查,国人对在新加坡生活最不满意的五件事依序为车价是否负担得起(“最不满意”榜首)、房价、生活费、本地人和外国人的比例,以及是否负担得起医疗费用。


受访公众黄佳玉(26岁,家庭主妇)坦言,比起过去她确实较不快乐,主要压力来自生活费。


她说,丈夫一个人得负担一家四口的生活费,现在物价越来越高,加上他们要搬新家需要一笔装修费,所以无论是旅游或是外出用餐都须更加谨慎。


自由文史工作者李国樑(57岁)也觉得自己较不快乐,因为他关注的贫富悬殊和文化传承等社会问题,这些年来都没有改善。


收入不影响生活素质满意度


本次调查也首次探究收入与生活素质满意度的相关性,发现收入较高者不一定比低收入者快乐。


整体而言,家庭每月收入越高,在快乐程度、是否享受生活、拥有成就感、掌控力,以及存在使命感等生活素质方面的指数也会跟着提升。


然而,也一些人虽然赚得不比其他人多,仍对生活感到相当快乐和满意。


以快乐程度平均值为例,家庭每月收入介于5001元至6000元者比介于6001元至1万元者都来得高。其中,家庭每月收入介于6001元至7000元者,同少于1000元者的满意度是一样的。


有1503名15岁或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之间完成了问卷调查。


之前三次的全国调查是在1996年、2001年和2011年进行,研究经费由国大资助。两名作者在分析趋势时也纳入了亚洲指标调查(AsiaBarometer)于2006年的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