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附近地点又不愿步行,用户只需启动手机应用,具无人驾驶功能的电动踏板车便会自动“送上门”。


这是不久前在本地试行的一项新共享个人代步工具服务,由起步公司Scootbee试验推出。这项采用无人驾驶技术、“无车桩”(dockless)的共享电动踏板车服务,可根据需求自动“找上”用户,也能自行移到适合停放的位置,避免乱停放的问题。


Scootbee以约一年时间研发这款电动踏板车及后端系统,并获裕廊集团批准,从今年7月起在纬壹科技城展开半年试验,让选定用户免费试用新服务。


有别于一般共享脚踏车或个人代步工具,Scootbee电动踏板车装有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DGPS)、感应器及摄像机等设备,以便在启动无人驾驶状态时,避开沿途行人和障碍物。


用户通过应用“召车”后,最靠近的电动踏板车便会自行驶来。用户骑到目的地停放后,若后端系统发现电动踏板车搁置在不适合停放的位置,便会遥控移至合规格的停放处。


Scootbee技术经理符广威(32岁)受访时说,电动踏板车的摄像机可分析交通信息,无人驾驶功能已具备安全过马路的能力,但由于无人驾驶科技的监管条例仍不明确,因此暂不设置电动踏板车自动过马路的功能。


他也强调,公司已根据当局规定设置电动踏板车的时速上限,目前为每小时15公里,将来若政府调低速限,公司也会相应调整。


交通部日前已全盘接受活跃通勤咨询小组提出的建议,明年初脚踏车和电动踏板车等个人代步工具使用者在人行道时,必须把最高时速从15公里减至10公里。


Scootbee营运经理贾斯敏(22岁)透露,若试验成功,Scootbee计划在全岛推出服务,收费预计与目前的共享脚踏车服务相似。


贾斯敏说:“如果将服务商业化,我们希望以无人驾驶功能做到‘物尽其用’,在用户有需要时才把电动踏板车送过去,而不是在公共场所大批投放车队,从而达到成本效益。”


她也指出,公司要在试验期间搜集服务使用数据,以鉴定运作的可行性,因此目前较针对性地选择试验用户。例如在注册后,Scootbee会先确定用户是在纬壹科技城一带上班,才会开放服务使用权限。


据贾斯敏透露,目前已有“数百人”申请注册为用户,但她不愿透露现有的车队数量。据媒体上个月报道,Scootbee当时有六辆电动踏板车,估计到年底会增至20辆。


业者明年须申请营运执照


陆路交通管理局受询时表示,明年该局开始接受共享个人代步工具服务供应者的执照申请时,Scootbee若想继续运作就得申请执照。


受访公众虽对“随需而至”的共享电动踏板车服务感兴趣,但也关注其无人驾驶功能的潜在风险。


几乎每天都骑共享脚踏车的吴心仪(32岁,家庭主妇)说:“这样的服务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也很方便,因为就像私召车般可随传随到,但电动踏板车在街道上自动行驶感觉有点危险,如果失灵撞到老人或孩童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