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动物园和夜间动物园全面落实保护性接触的大象管理方式,新加坡野生动物保育集团将成立工作小组,并邀请国外专家一同为大象设计和建造更接近自然生态的大象展区和大象棚等。
新加坡动物园的五只大象预计在2022年搬迁至新展区。届时,空间除了会加大,展区也将混养其他动物,希望打造一个更接近大象自然生态的环境。
新加坡野生动物保育集团首席生命科学官兼副首席执行官曾文豪兽医博士日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表示,为了在动物园和夜间动物园全面落实保护性接触的大象管理方式(protected contact management),集团需要重新设计和建造大象展区和大象棚等。
据悉,扩建计划刚获董事局批准,WRS接下来将成立工作小组,并邀请国外专家一同设计新展区。
新大象展区将迁至现有“雨林儿童乐园”
曾文豪透露,动物园的新大象展区将迁移到现有的“雨林儿童乐园”,而儿童乐园到时将搬到“脆弱森林”附近。新展区预计2022年建成。
“到时,展区肯定会比现在的‘亚洲大象园’大得多……另外,我们在探索的一个概念是,在未来的大象展区混养其他的动物,如羚羊和灵长类动物……这样比较像大象的自然生态,动物之间也有正面接触。对游客而言,这也会比较有趣。”
至于夜间动物园的大象展区,集团将在现有的展区进行扩建,工程预计2023年完工。
为确保饲养员能在更安全的工作环境中照顾动物,野生动物保育集团自2015年,逐渐落实保护性接触的大象管理方式。在新管理方式下,饲养员在接触大象时,两者之间须隔着实体安全措施,如防护栏等,以策安全。
目前,夜间动物园共饲养了六头大象,动物园则有五头。当中,夜间动物园已对两头雄象采用全面的保护性接触管理方式。
曾文豪说,现在,只有资深饲养员能进入展区或大象棚,和大象直接接触,新聘饲养员则须接受训练,以新方式照顾大象。
“随着资深饲养员逐渐逼近退休年龄,大象需要和新饲养员重新建立友情和信任。过程中,饲养员在工作时,可能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夜间野生动物园曾于2001年7月27日首次发生大象攻击动物管理员事件。当时,雄象“查旺”(Chawang)突然攻击照顾它18年的克里斯南,导致他重伤。
阿迪尔(40岁,资深饲养员)在动物园照顾大象已约八年。他说:“在新管理方式下,我们要更有耐心,因大象可以选择不理睬我们……大象毕竟是个危险动物,而且和人类一样,也有心情不好的一天,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因此,有了防护措施,我们也觉得比较安全。”
新表演方式可见大象自由发挥
另外,随着园区逐渐迈向新管理方式,夜间动物园和动物园改变了照料大象的方式,以及涉及大象的互动项目等。这包括,停止骑大象和让大象画画等活动。
新加坡动物园也将在今天,正式推出新大象表演——饲养员不再骑着大象出场,也不会站在展区内和大象并肩进行表演,而所有表演项目属自愿性质,大象可选择是否要参加。
相对于命令大象做出某些举动,饲养员会通过正面强化的方式,鼓励大象活动,让访客观看它们自然的一面。例如,表演开始前,饲养员会将一些食物藏在石头后或高举空中,让访客观察大象觅食的情况。
来自英国的旅客麦克(31岁)日前观看了新表演的预演。他说:“与其让大象做一些滑稽动作逗乐观众,我比较喜欢现在的表演。大象的动作都很自然,而且主持人还会向我们讲解每只大象的特性,这非常有趣。”
动物园初级饲养员诺莎菲齐亚(23岁)说,通过新形式的演出和正面强化的训练方式,大象之间的互动变多了。“它们也会为了食物奖励动起来,活动脑筋和肌肉,不像以往,只等待饲养员喂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