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当下角色 陈川仁不预见重回内阁

字体大小:

对陈川仁而言,无论是当部长或议长,他秉持的信念始终不变——无论在团队里被分配到什么角色,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扮演好。他坚信,打造关爱社会,勿以力薄而不为。只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有所付出,定能聚沙成塔。

“我?重回内阁?……不,我无法预见自己重回内阁。”

去年9月卸下部长职务、出任国会议长的陈川仁,被问及会否在下一轮内阁改组中再次担任内阁职务,显得有些错愕。

“我不认为内阁打算把我召回。现在的执政团队很好,内阁不需要我。”

他随即恢复一贯轻松的谈话风格自嘲:“我在这里还有我要扮演的角色。除非他们认为我表现不好——但如果表现不好,估计也不会想要再把我调回内阁。”

我国正值领导班子交替之际。人民行动党上个月举行中央执行委员会复选,确立财政部长王瑞杰和贸工部长陈振声在第四代领导班子中的领衔地位,李显龙总理在中委选举上也宣布将在适当时候重组内阁。

如果有朝一日再次被委以内阁职务,是否做好这方面的准备?陈川仁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只委婉地说,他得先了解到时的情况和形势,才能做决定。

陈川仁2011年从政后一度被视为潜在总理接班人之一,但去年9月,他却突然卸下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一职,接替宣布参选总统的哈莉玛成为新任国会议长,这在当时被外界解读为“降职”“提前出局”。

不过对陈川仁而言,无论是当部长或议长,他秉持的信念始终不变——无论在团队里被分配到什么角色,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扮演好。

陈川仁说,自己对议长任命并没有抵触情绪,他也从未把内阁任命视为理所当然。

“就因为坐上某个位子就觉得会一直做下去,这是一种自我特权感。你终归应以团队和领袖马首是瞻,由他们决定把你放在什么位置、以什么形式让你做贡献。如果有其他人能做得比你好,你也应该让贤……越是觉得权位理所应当,就越可能失望。”

不过陈川仁仍是第四代领导班子的要员。今年1月和11月,第四代领导班子成员两度就推举领导事宜发表联合声明,陈川仁皆在署名之列。上个月的行动党中委选举中,他也高票当选。这让人不禁关注,陈川仁接下来会在第四代领导班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对此,陈川仁并没有正面回应,只说他会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团队争取国人的信任和支持,例如继续在他热衷的社会关怀领域耕耘。

陈川仁在议长任务之余,负责领导“关爱新加坡行动”。他指出,社会关怀领域虽然在议长的职责范围之外,但对国家而言却是重要的一环。他坚信,打造关爱社会,勿以力薄而不为。只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有所付出,定能聚沙成塔。

社会服务初衷曾两度动摇

陈川仁虽对社会服务抱有强烈的使命感,但也并非没有动摇过。他曾两度被推向争议和舆论的风口浪尖,让他深刻反思服务社会的初衷。

2012年,陈川仁担任国家发展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在武吉布朗发展计划上与民间团体沟通,但被批欠缺诚意;2015年,他在担任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期间,在面簿上指拾纸皮的老人家“也有一些是因为不想赋闲在家而去捡纸皮,既可多赚一点钱,也能当成一种运动”,被人断章取义为“拾纸皮只为运动”,引起网民挞伐。

陈川仁回首这些低谷时正色说:“有那么几周,我相当动摇。我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醒来,发现我的使命感只不过是我的幻想,我只是用它来为自己的信念、存在和服务理念正名,但其实没人真正在乎,怎么办?”

不过在思绪沉淀后,陈川仁更笃定,他服务的初衷不变,“做下去的唯一理由只能是因为你觉得那是值得你付出的使命”。

是这样的使命感,让陈川仁在每次面对非议时重新找到定位。大概不会有任何一位议长如他这般,办公室里除了摆满在历任岗位与同僚和下属的合照,还有在墙上挂着镶好、一开门就能看到的陆军精卫兵宣词,哪怕他卸下军装已是七年多前的事。

如果有人如其名之说,那么陈川仁的奉献精神也许是他名字的延伸。访问结束前聊起他的中文名,他说曾思考名字背后的意义,发现自己的名字“相当贴切”,也反映他的价值观。

陈川仁说,他在家族属“川”字辈。“‘川’指河流,有些人文主义精神的意喻。我不知道父母为什么选了‘仁’字,我年轻时也没太去想……随着时间推移,我才发现原来对社会的关爱情怀对我有这么大的影响。”

陈川仁半百感悟:事在人为

问:明年1月就50岁了,觉得人生和事业都来到什么阶段?还有哪些未达成的目标?

陈:这是个很大的里程碑,我得想想,是不是已经到中场阶段。或者说,如果以男性82岁的平均寿命现在是……

问:这也差不多就是一场球赛踢到60多分钟的时候,根据统计数据,球赛一般都在这个阶段出现最多进球。

陈:噢,但这也是开始换候补上阵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意味什么(笑),事在人为吧。

我想每个人能在团队里担任不同职责。像足球队一样,有11名场上球员,有候补、有负责提水的,还有整个支援网络。每个人都有角色要扮演。我在力所能及之内支持内阁,如果有我能扮演好的角色,我会做出贡献,就像现在一样。一个人必须在内阁才能算是团队一员吗?有些人觉得只有这样才算,但我认为我们是更大团队的一分子。——谈不担任政治职务;但仍被视为第四代领导班子成员

如果有很激烈的辩论,我就得多加留意,看议员有没有越界,或是太煽情。我的理念是让议事顺利进行……如果足球赛里裁判老是吹哨,判自由球,球赛的节奏会被打断。主持议事是一门艺术,我会边做边掌握更好的协调能力。——谈议事风格与心得

代议士不应避讳具争议性课题

从议长席上聆听国会辩论一年多,陈川仁对众代议士的建议是:思考问题要更深入,发言要更精简,也不应避讳有争议性的课题。

陈川仁鼓励议员在他们关心的课题上不断争取和开拓空间。他认为,议员提出的不应只是一些“安全”的问题,也应在争议性课题上勇于向执政者提问。

“我们必须提出这些问题,因为它们在议事殿堂以外同样会被提出。过去在社交媒体出现前,民众发表观点的平台不多,但如今各种问题都被提出,我们在国会也应提出那些理智、有依据的观点。”

议员在反映民意时也得发挥增值作用,不能只纯粹复述观点,而是要加以应用自己的判断。

“你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个课题是否引起关注、你需不需要加强它,这些都是议员可以提供的增值。不过我想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

反对党发言比率约占三成

议长作为主持议事的决策人,得拿捏好朝野议员发言的比例。

陈川仁选择以实证来回应各界诸多有关反对党议员发言太多或太少的议论。据他今年初透露,反对党发言比率约占三成。

国会在哈莉玛总统去年辞去议席后有100名议员,包括九名官委议员。工人党占六个选区议席和三个非选区议席。

“有些人认为反对党发言比率应该是两成多,有些人主张四成多。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按反对党议员的议席比率计算,而是全国大选结果,那上届大选执政党赢得69%的得票率,所以反对党的发言时间比率应该至少占31%。计算的依据有很多种,我的角色是作出判断,让国会围绕这些课题进行通畅的对话。”

推动国会与民众沟通渠道

议事殿堂外,国民讨论国事时同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国会作为信息和决策的源头之一,在维护公众对体制信心的过程中也有必须扮演的角色。自出任议长以来,陈川仁就积极推动国会与民众的沟通渠道,包括在网络空间开设议长博客和社交媒体账号,并举办模拟国会,通过多个触点建立与民众的联系。

“我们如果不相信国会,认为它不真实、不民主,周遭环境又充斥着不以事实为依据的各种小动作,就会开始不在乎代议士们的发言,那到时又要以什么为判断依据?……我们得不断建立民众对这个重要机构的信任和信心。在这里讨论的课题,都一一记录在案,这就成了重要的参考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