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社文教界影响深远 刘韵仙谭幼今荣登杰出妇女荣誉榜

本地知名作家尤今。(档案照片)
本地知名作家尤今。(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南洋女子中学校已故校长刘韵仙在任职的40年间,让数代女性接受教育,而本地知名作家谭幼今(笔名尤今)多年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新马中港台等地,双双为华社文教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荣登“新加坡杰出妇女荣誉榜”(Singapore Women's Hall of Fame)的八名女性之中,有两位是为人熟知的华社代表。

她们是执掌南洋女子中学校近40年的已故校长刘韵仙,以及本地知名作家谭幼今(笔名尤今)。

新加坡杰出妇女荣誉榜由新加坡妇女组织理事会于2014年推出,不包括本届得奖者在内,目前已有145位本地女性名列其中,包括我国总统哈莉玛、李光耀夫人柯玉芝、淡马锡控股总裁何晶,和残疾泳将叶品秀等人。

荣誉榜遴选委员会主席、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指出,人们容易遗忘女性在新加坡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早期妇女,因此将她们的事迹记录下来并广为传颂是重要的。

今年是我国纪念开埠200周年,《联合早报》整理出刘韵仙和尤今的生平,一窥本地妇女在建国历程中,对华社教育、文学与文化界的影响和贡献。

刘韵仙(1901—1975年)

曾经是位周游列国的新闻工作者,刘韵仙1927年返乡途经狮城,却意外获聘为新加坡南洋女学校(南中的前身)的校长,自此展开40年的教育生涯。当时的她年仅26岁。

在刘韵仙掌校之前,南中和许多华校一样面对人事变动频繁的问题,在短短五年换了七任校长。

刘韵仙上任后,立即着手整顿校务、改编教程、聘请良师,以至校政蒸蒸日上。崇尚女权与婚姻自由的她也坚信,提高妇女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决心让南中成为最优秀的女校。

出生于中国江西省的刘韵仙,本身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性。她曾在燕京大学深造,20多岁时从事新闻工作,游历于古巴、缅甸、法国等地。

她也是报人傅无闷的妻子,后者担任过《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主编。两人的儿子傅超贤担任过建国总理李光耀的新闻秘书,孙女傅海燕则是现任社区、文化及青年部长。

刘韵仙曾在40岁生日时对全体师生说:“我人生的首20年是为自己而活;在20至40岁之间,我一半为己,一半为人;从现在开始,我将完全为他人而活。”

她最终在1966年退休,近40年的苦心办校,让南中校务奠定了厚实基础。

20190122_news_halloffame1_Large.jpg
时任南中董事会主席林庆年(左)于1967年在刘韵仙的退休会上,馈赠一个刻着“桃李春风”四个字的金牌给她。(档案照片)

傅海燕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祖母毕生致力于女性教育,在南中的40年间,让数代女性接受了教育。家人因此对于祖母能够获得这项认可,深感荣幸。

她也形容,记忆中的祖母是一位严厉务实的教育家,深受同僚和学生的敬重。

傅海燕说:“我在幼稚园时,祖母会叫我到她家里练习公开演讲,而她的家就毗邻南洋幼稚园。我必须在她面前背诵讲稿,这对我来说是紧张的时刻,因为每当出错,她就会纠正我的发音。但回首过去,祖母当时给予的训练,为我日后的公共演讲技巧奠定了基础。”

刘韵仙也有温柔的一面,喜欢在生日庆祝会让孙女提着一盘用布盖住的粘土动物,让客人通过触觉来猜测是什么动物。傅海燕说:“有些客人的答案错得离谱,会把大家逗得开怀大笑。祖母喜欢和朋友聚在一块儿,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在。”

尤今(1950年—)

2009年荣获新加坡文化奖的尤今,是我国知名华文作家。

出生于马来西亚怡保的她,八岁时举家南迁,此后在新加坡落叶生根。

尤今最初倾心文学,始于父母的熏陶。她10岁时因病入院,尽管家中经济拮据,父亲仍购买一套共10册的成语故事给她。尤今曾说,这一套书对她日后的写作生涯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使她自小养成阅读习惯。

小学五年级那年,尤今向《南洋商报》的《儿童园地》投出生平第一篇作品《想做个童话家》,自此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

她半辈子做过的三份工作,都与文字相关。从南洋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尤今先是任职于国家图书馆目录部门,1976年转行担任《南洋商报》外勤记者,其间一度调任副刊编辑。

在报馆工作五年后,尤今为兼顾家庭与事业,选择离开工作时间不稳定的采访工作,踏入教育界,成为华文教师。

尤今多年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至今已出版小说、散文、小品、游记、报告文学等191部著作。她目前也为《联合早报》副刊撰写专栏。

尤今曾在1991年获颁第一届《新华文学奖》、1996年荣获第一届《万宝龙—国大艺术中心文学奖》。她的游记《心也飞翔》也在2014年获得新加坡文学奖。

此外,中国重庆师范学院还在2000年成立了“尤今研究中心”,这是中国首个以个别海外作家命名的研究中心。

荣登荣誉榜其他六女性

■伊芙林·诺里斯(Evelyn Norris,1918年—2014年)

诺里斯在1961年至1976年间担任莱佛士女校校长,是一位充满活力且亲力亲为的领导者。

她坚持让所有学生同时修读科学和人文科目,如此全面的教育方针至今仍在莱佛士女校延续。

■扎赫拉·扎巴(Zahrah Za'ba,1920年—1988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播在马来社群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身为广播员的扎赫拉不仅播报新闻、现场评论,还撰写剧本、担任监制,并在广播剧中出演主角。

■葛罗丽·巴纳巴斯(Glory Barnabas,1941年—)

前短跑国手巴纳巴斯的跑步生涯始于1963年。当时还是一名实习教师的她,因有人生病,而临时补缺,参加了一场4X100米接力赛。

已故国家田径队教育陈永温看出了她的潜能,并加以栽培。1973年的东南亚半岛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前身)上,巴纳巴斯为我国夺得女子200米金牌。

■惹耶马尼(K. Jayamani,1955年—)

前运动健儿惹耶马尼在1983年东运会上,为我国夺得马拉松金牌,是至今唯一取得这项成就的女运动员。

■蔡秀连(1966年—)

20190122_news_halloffame2_Large.jpg
我国历史上首位刑事侦查局女局长蔡秀连。(档案照片)

在警察部队服务29年,蔡秀连于去年6月成为我国历史上首位刑事侦查局女局长,同时也是警察部队首位女副警察总监(调查及情报)。

■颜晓芳(1975年—)

1993年,新加坡武装部队首次颁发奖学金给女性,颜晓芳是那年获颁武装部队优异奖学金的四名女性之一。她在军队服务20多年后,于2015年7月擢升为我国首位女准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