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提出“3C社会愿景”,是为了鼓励每个新加坡人为凝聚不同群体,打造一个顽强坚韧的社会,尽一己之力。
所谓3C指的是培养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群体(Caring)、建立有凝聚力(Cohesive)的社会,以及一个充满自信(Confident)的国家。
《联合早报》日前采访了本地年轻艺术家丁凯威、乐龄义工郭映芝,以及一项促进邻里青年相互联系的运动发起人蔡慧敏,了解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热爱的职业和热衷的活动,身体力行实践3C社会愿景。
丁凯威曾在艺术道路上踌躇不前,六年前他放弃金融交易员职业成为全职艺术工作者。(龙国雄摄)
“朋友圈”聚会一般在组屋底层举行,邀请18岁至35岁的青年参加,在轻松环境中玩游戏、畅谈年轻人关心的课题。(Friendzone提供)
自八年前加入新加坡乐龄义工组织以来,郭映芝(左)定期走访服务心理疾病患者的日间康复中心,和患者互动,聆听他们的心声。 (特约陈福洲摄)
字体大小: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提出“3C社会愿景”,是为了鼓励每个新加坡人为凝聚不同群体,打造一个顽强坚韧的社会,尽一己之力。
所谓3C指的是培养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群体(Caring)、建立有凝聚力(Cohesive)的社会,以及一个充满自信(Confident)的国家。
《联合早报》日前采访了本地年轻艺术家丁凯威、乐龄义工郭映芝,以及一项促进邻里青年相互联系的运动发起人蔡慧敏,了解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热爱的职业和热衷的活动,身体力行实践3C社会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