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贤在第二届新加坡国防科技峰会上指出,科技日益发达,非对称和低强度的威胁,以及弱者用的传统武器却越来越常见,而敌人现在也能避开军防,通过网络发动破坏力大的攻击。


除了在军事战场上抗衡外,国家和其人民的心灵和思想也能成为敌人攻克的目标,国务资政张志贤因此认为,各国专注于高科技防卫和系统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非对称和低技术威胁。


兼任国家安全统筹部长的张志贤昨天在第二届新加坡国防科技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说。他抛出三大问题,促请大家在急于走在科技前端的同时,也反思是否能善用科技并做好准备应对相应而来的后果。


其中一方面是如何避免被非对称和低技术战争逮个措手不及。非对称战争指的是当军力弱的一方对上强者时,怎样利用不同手段取胜。


张志贤指出,如果在科技、人数和火力上占优势就能获胜,那么1960年代的越战,或是近年来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生的冲突,胜败会毫无悬念。


“不过讽刺的是,科技日益发达,非对称和低强度的威胁,以及弱者用的传统武器却越来越常见。”


他举例,家庭用品可以制成炸弹,汽车能用来冲撞人群,正因这些武器如此简单,所造成的威胁才在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心理影响。此外,小规模团体现能避开军防,通过网络发动破坏力大的攻击,敌人也可散播假信息来达到目的。


为了强化这方面的防线,张志贤指出,新加坡国会在两个月前通过了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我国也计划立法应对外国势力干预威胁。


另一个问题是,在一个高科技社会里,人类要怎么做好准备面对机器比人聪明的情况。


张志贤说,人工智能是否能超越人类思维,这方面还存在争议。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只会越来越强大,如何确保它们按人类利益行事。一个制衡方式是让机器解释它为什么做出某个决定或举动。


“人类最终须明白和信任电脑做的决定,这样人们才能有信心,从科技发达的未来获利。”


人们现在加倍依赖智能器材,随着更多东西连接网络,敌人的攻击面也变得更广。


他因此指出,应思考怎么保持系统韧性来抵御攻击,例如开发信息加密技术。不过事有两面,美国执法单位2016年就碰到无法解密恐袭嫌犯电子器材的难题,最终得向供应商购买解决方案。


“势不可挡的矛和万物不穿的盾,两者间的争斗只能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