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追踪无人机飞行地点、操作人身份及其所在处的技术已成熟,能有效取缔违例飞行无人机者,各国政府应加快步伐,借此加强无人机监管措施,包括规定无人机注册等,以遏制相关安全威胁。
昨天参加新加坡国防科技峰会题为“无人机的好与坏”座谈会的业界专家及代表皆持上述看法,但他们也强调不希望执法当局矫枉过正,以免先进科技无法蓬勃发展。
参与座谈会的三位嘉宾,包括瑞士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学校智慧系统研究室总监达里奥·弗罗雷诺(Dario Floreano)教授、欧洲一体化空中交通管理体系执行总监弗罗伊恩·圭尔梅(Florian Guillermet)以及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的公共政策主管亚当·威尔什(Adam Welsh),主持人是国防科技局副局长(运作)严莉娜。
无人机科技近年来发展迅速,威尔什指出,他的公司意识到无人机除了开启了各种商业及人道救援契机,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胁。他说,公司因此在所生产的无人机上装置保安及追责机制,包括安装定位系统让无人机无法飞近限制区,以及置入追踪器查询操作人身份及所在处等。
“不过,我们只是众多无人机制造商的其中一家,这类保安机制的效果因此相当受限。如果政府带头强制所有无人机注册,制定统一的追责框架与措施,便能迫使各家厂商效仿,为自家无人机增设有关机制。”
圭尔梅也认为,加强管制有助于遏止人们滥用新兴科技。他说:“记得在几年前,远程激光镭射开始流行,很多青年四处照射激光,有者也在飞机飞过时,将激光射向飞机驾驶舱,对飞机带来巨大的威胁。”
“欧洲各国政府后来制定条规,取缔几个对飞机照射激光的人,这类案例过后便大幅减少,现在几乎已没有人再这么做。”
弗罗雷诺教授则指出,若有歹徒存心企图利用无人机制造危害,他们可用各种方式掩饰不法行为,执法当局及监管单位则得依靠高超的“反无人机”技术以对抗这类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