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领域都受影响,它没有限界之分,国防科技和商业界间可有更多合作,使双方互惠。
国防科技局局长陈炳炎昨天在第二届新加坡国防科技峰会上受访时发表上述观点。
由国防科技局举办的国防科技峰会昨天结束,共有4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创业家、政策决策者等参与。
过去三天,参与者在峰会上讨论多个课题,包括军人能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智能设备和网络安全能否共存、使用无人机的利弊等。
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昨早也接见了出席峰会的专业人士,他们来自美国国防部、美国人工智能公司、以色列大学等机构。
陈炳炎为这次峰会的讨论做综述时说:“我认为科技无孔不入。我的意思是,各领域的科技都有发展,而且速度非常快。无论是国防机构或是非国防机构,我们的共同挑战在于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科技来创新。”
对陈炳炎而言,科技发展不分界限。他认为,国防机构和商业界都能相互参考彼此正在发展的科技,借此提升自身技术。
陈炳炎说,业界过去就曾将源自国防机构的技术商业化。他举例,例如人工智能(AI)、数据加密(encryption)等技术,最初都是国防机构率先使用。“一般手机现在都在使用这些技术。”
同样的,陈炳炎认为,国防科技机构也可参照目前在商界广为使用的科技,或是在其他机构的科技创新,借此提升一些国防科技系统。
以国防科技局和陆军部队及新科工程联合研制的“Hunter”装甲战车为例,陈炳炎说,这款战车的内部操控座是参考飞机驾驶舱的设计而制造的。
陈炳炎也透露,国防科技局目前在跟波音公司、美国国防部队等机构合作,参考这些机构使用的科技。
科技的快速进步除了给予机构不同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新挑战。陈炳炎说:“在互联互通性高的世界里要保持(网络)安全,是非常大的挑战……比方说,手机可能被偷,或是被入侵。”
陈炳炎因此认为,为了应付这些挑战,国防机构得通晓新兴科技、懂得适应新环境,机构之间也得密切合作。
“各机构得建立起和不同伙伴合作的流程。我指的伙伴是大机构、初创企业、学术界等。我们必须想办法和这些创新机构合作,今时今日,研究人员不能只待在研究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