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识法
高庭今年中审理一起上诉案,一家乡村俱乐部被指没有为一名健身教练缴交公积金,被公积金局要求填补所欠金额。不过,高庭指健身教练是一名独立承包人(independent contractor),俱乐部不必为他缴付公积金,公积金局因此不能向对方追讨款项。
案情显示,健身教练原本是以雇员身份受聘,后来改为独立承包人,有关职员福利也跟着被取消。不过,他接受这个安排,并一再续约为俱乐部服务。
自由业者和雇员在就职时的待遇与福利有什么差别?若选择以自由身提供服务,须注意哪方面的法律事项,又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本期《说法识法》邀请Derrick Wong & Lim BC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家喜律师,以及Farallon Law Corporation董事经理董智豪律师,讲解与自由业者相关的法律事宜。
在了解自由业者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之前,首先得厘清自由业者和雇员在受雇时的本质差异。自由业者基本上是独立承包人或自雇人士,这类工人是根据服务合约(contract for service)为客户提供服务。
本地常见的自由业者有私召车司机、补习教师、体育教练和导游等。一般而言,这些个体户就是自己当老板,无论是工作时间或工作方式都拥有更多自主权,以及灵活规划的空间。
相对而言,签署雇佣合约(contract of service)的员工与有关公司存在雇佣关系,有雇佣法令和工伤赔偿法令等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有关工作时间、休息日、年假等条款的管制。
自由业者和雇员的差别也反映在公积金制度方面。只有依据雇佣合约在本地工作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无论是长期、部分时间或临时雇用,才须缴付公积金。
自由业者则没有获得公积金的法律权利。不过,凡每年净营业收入超过6000元的自雇人士,必须为公积金保健储蓄户头存款,每年至少一次。
自由业者也须申报从自雇工作中获得的收入和缴付所得税,即使另有全职工作。董智豪律师提醒,如果自由业者获得政府补助,也须申报这类收入。
在考虑是否选择独资经营(sole proprietorship)或成立公司,董智豪认为自由业者可考虑前者,因为设立程序较简单,费用也较低。
他说:“当业务进一步扩展,自由业者到时可决定是否要终止独资生意,转而成立公司,以利用有限责任的好处,并且节省税务、增加资产保护,甚至是开拓国际发展和特许经营商机的空间。”
刘家喜律师则说,成立公司所需成本其实不多,视乎自由业者的最终目标,成本费用反而是其次。“如果你希望享有一些税务优惠和有限责任,那么成立公司总是好的。”
签合约前征询专业法律意见
自由业者少了雇佣法令的保护,自然得更关注所签下的服务合约内容。
刘家喜说,无论自由业者从事什么行业,有关合约内容应包含该特定自雇工作可能涉及的所有基本条款,包括领取报酬的方式和时间、报酬数额、完成工作期限,以及延迟交货的赔偿责任。
争议解决条款也非常实用,双方可预先决定采取怎样的机制解决问题。“万一发生纠纷,双方都应知道是否先诉诸法庭或进行调解,又或者通过仲裁解决纠纷。”
董智豪补充说,在涉及跨国客户的行业中,这样的机制更为重要,不要只是注明可以诉诸国内法庭,双方若能同意接受网上调解会更好。
刘家喜指出,他有一些客户觉得没必要制定合约,一切只凭口头承诺。“当双方关系融洽时,一切都很美好,这可能不是问题。不过,当形势改变而事情不再显得那么乐观,争议不可避免地出现时,双方之间若没有一纸合约,就会产生巨大问题。”
他说,如果没有签署合约,争议就会沦为两方的片面之词,使争议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收场。
刘家喜说,视自由业者所从事的行业、日常工作的类型、可承受的风险,以及各方相对的讨价还价能力等因素,每份合约都有不同之处。因此,他建议自由业者在签订这类合约之前,征询专业的法律意见。
董智豪举例说,从事创意产业的自由业者,合约条款其中一个重点是保护本身作品的知识产权。
他也强调,自由业者接下任务前,事先的调查必不可少,掌握更多关于工作和客户信誉的信息,将有助于保护自己。
其他防范措施包括购买责任保险、全面研究客户、保存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以记录每个工作进展,以及定期和预先计费。
发生争议如何解决
合约和发票都有助自由业者追讨债务。受访律师建议,在展开任何法律行动前,应先告知客户付款已延迟,违反了报酬条款。
董智豪说:“如果与客户的沟通无效,有关款项对自由业者而言又相当重要,自由业者可考虑通过调解来追讨债务。”
在本地,自雇人士和本地注册企业之间的纠纷,可通过劳资政纠纷调解联盟(Tripartite Alliance for Dispute Management,简称TADM)调解。
又或者,自由业者可聘请律师向客户发出索偿信(letter of demand),表明自己是认真地想要追讨债务;对方若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就可通过律师展开诉讼,强制执行自己的权利。
刘家喜说,多数较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出的索偿信,简单的收费介于250元至500元。文件量若比较多,如涉及很多收款发票,费用可能更高。
如果涉及金额少于1万元,自由业者可前往小额索偿庭向对方索赔。
刘家喜是小额索偿庭的调解员之一,接触过不少这类案件。他说:“只要你一切都有白纸黑字证明,就不用太担心,这类案件通常相当直截了当。”
如果涉及金额超过1万元,而且另一方不同意将案件交给小额索偿庭处理,自由业者可告到国家法院。
购买收入保障保险自保
与雇员相比,自由业者的收入较不稳定,可考虑购买收入保障保险,补偿在病假或住院期间的收入损失。由于自由业者不享有所服务公司的医疗福利,自行购买相关的健康、住院或残障保险是必要的。
董智豪指出,职总英康(NTUC Income)和保险科技公司Gigacover等业者,都有为自雇人士提供长期病假保险,提供更充足的工作场所风险保护。“这些保险为投保人提供每日现金赔偿,万一不幸身患顽疾或因工受伤,有关赔偿就能应急。”
刘家喜也说:“住院费用可能非常高,自由业者采取措施确保负担得起医疗费用,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