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绝育试验拟用无人机释放雄蚊

国家环境局的伊蚊绝育试验计划将进入第四阶段,研究人员接下来将扩大研究范围,同时也会增加雄蚊的生产数量。(陈渊庄摄)
国家环境局的伊蚊绝育试验计划将进入第四阶段,研究人员接下来将扩大研究范围,同时也会增加雄蚊的生产数量。(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第三阶段试验范围内的伊蚊数量大减九成。试验计划下月进入第四阶段,范围将扩大至284座组屋,也会尝试以无人机将不育雄性伊蚊释放在试验范围。

伊蚊绝育试验计划第三阶段已经结束,淡滨尼西和义顺东试验范围内的伊蚊数量大减九成,国家环境局将在下个月开始第四阶段的试验。

届时,试验范围也将从第三阶段的144座扩大至284座组屋,研究人员也会尝试以无人机将不育雄性伊蚊释放在试验范围。

国家环境局昨天在记者会上公布以上消息。

环境局过去三年试行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技术,试验该技术控制伊蚊数量的成效。研究人员把注入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释放在试验范围,带菌雄蚊和传播骨痛热症病毒的雌性伊蚊交配后产下的卵不会孵化,有助于抑制伊蚊数量。雄蚊不会叮人,因此也不会传播病菌。

国家环境局环境卫生学院高级研究员邓璐在记者会上说,第四阶段的目标是在扩大释放范围的同时,取得与第三阶段一样好的成效。“我们在第三阶段的计划取得好结果,伊蚊数量减少90%,接下来,我们要看能不能用更少的雄蚊来取得相同成效。”

国家环境局环境卫生学院院长黄丽菁副教授解释,需要的雄蚊减少后,更符合成本效益,研究人员才能将技术扩大到我国其他地区。在计划首两个阶段,环境局释放的带菌雄蚊比例高达每个居民要释放六只雄蚊,第三阶段则减到三只雄蚊。

由于测试范围扩大,当局也将开发新生产设施,增加雄蚊孵化数量。邓璐说:“我们会引进更多节省人力的高科技,来孵化更多带菌伊蚊。我们也会尝试比较高效的方法来释放雄蚊,比如说用无人机,这还是在非常初期的测试阶段。”

环境局从2016年起开始在淡滨尼西和义顺东的组屋展开研究。研究人员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发现,将带菌雄蚊释放进研究区后,淡滨尼西和义顺东的伊蚊数量分别减少50%和57%;第二阶段里,两个研究区的伊蚊数量分别减少70%和80%。

绝育计划不是“杀手锏”

尽管在第三阶段的成效有显著进步,环境局提醒公众,切勿把这项计划当成消灭伊蚊的“杀手锏”,根除伊蚊滋生源头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环境局网上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本地今年累计出现1万2369起骨痛热症病例,每周新增病例在7月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从7月第二个星期的664起减少至9月第四个星期的263起。

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昨天在个人面簿分享第三阶段结果时表示对研究结果感到欣慰,但也提醒居民继续定时进行“灭蚊五步骤”(5-step Mozzie Wipeout),为遏制伊蚊传播尽一分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