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年来一直与四马路观音堂佛祖庙为邻的克里斯南印度庙,除了在大门口安置一个华人庙宇才有的大香炉,庙内还供奉了一尊穿着印度纱丽,出自印度工匠之手的镀金观音像。香炉和观音入驻印度庙,显示本地不同宗教长期相处的包容姿态。
克里斯南印度庙主席斯瓦受访时讲述了背后的故事。他是在1984年接手管理这座百年老庙,当时很多人以为那是一座举行印度婚礼的礼堂,信众不多。他于是决定敞开门户。
印度庙的印度教徒是不在庙里焚香的,但是很多华人信徒到观音堂进香后会到印度庙上香。斯瓦等负责人决定在庙门口安置个小香炉给香客插香。附近的一名鸡饭店老板后来决定捐个大香炉,让华人香客在印度庙的门外上香。
印度庙华人信徒占两三成
克里斯南印度庙曾在1987年翻新,并在1989年底举行宝顶祝圣(consecration)仪式。1990年代初,一群来自马来西亚怡保的医生突然找上门,表明他们是观音堂的香客,想捐尊观音像给印度庙。
斯瓦同意了,但表示必须按照铸造印度神的方式进行,于是请了当时在另一座印度庙工作的印度工匠用银铸造观音像,完成后还按照印度教方式为神像开光。
现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这尊身穿印度纱丽的观音神像就会被安置在一个特制的秋千宝座上,供信徒膜拜。斯瓦说,在这种日子里,上门的华人信众特别多。他估计平时的华人信众占了印度庙信徒的20%至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