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局与国大明年开展研究 探讨人猴共存最佳方式

本地约有1500只长尾猕猴,叶猴的数量则为60只左右。图为去年猴子大闹杨厝港私宅的画面。(档案照片)
本地约有1500只长尾猕猴,叶猴的数量则为60只左右。图为去年猴子大闹杨厝港私宅的画面。(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国家公园局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在明年开展三年的灵长类动物研究,通过了解长尾猕猴和叶猴等本地常见灵长类动物习性,找出人猴共存的最佳方式。

珍古德教育与保育协会新加坡区昨天(11月26日)举办首届“保育行动周”(ConservAction Week),邀请来自亚洲各地的专家和研究员,在三天内分享野生动物保育和环境保护信息。高领85岁的著名黑猩猩学者珍古德也到访本地出席活动。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李智陞在保育行动周研讨会上致辞时指出,在本地开车不到半小时就能抵达四个自然保护区,居住环境紧邻大自然也意味着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更高,借由研讨会可探讨如何通过以科学为基础与社区为中心的方式,解决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冲突。

他宣布,公园局将与国大合作展开灵长类动物研究,搜集资料后可协助当局理解和落实保育和管理相关策略。

根据公园局提供的资料,新研究将在全岛自然保护区和作为人兽缓冲区的公园开展,通过对比长尾猕猴和叶猴的栖息地、饮食习惯、行为和活动模式等资料,更好地了解两种猴子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得知猴子爱吃的食物后,公园局可在它们的栖息地栽种果树等食物来源。掌握它们的活动范围则可提升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

“不要喂食运动”正式开启

李智陞提到,除了在体系和规划层面落实策略,政府机构、利益相关者和社区必须继续合作,进一步提高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以及自然保护的意识。

珍古德教育与保育协会新加坡区、公园局以及关爱动物研究协会的“猕猴守卫”培训计划是一个提高民众意识的例子。动物专家会教育公众有关动物和人类行为的知识,以正确方式将猴子引出住宅区。

为宣导公众停止喂食猴子,珍古德协会昨天也正式开启为期三年的“不要喂食运动”。协会董事郑凯鸿受访时说,这项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常去公园的公众不要喂食猴子,并扩大猕猴守卫计划。

他补充,武吉知马、实里达下段、麦里芝等地是猕猴经常出没的地点。

珍古德协会儿童教育计划“根与芽”(Roots And Shoots)今天推出“种下希望”(Plant for Hope)活动,让年轻学生在照料树木过程中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珍古德本人将种下第一棵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