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职场致命事故延续近年的改善趋势,去年的死亡人数比前年的41人少两人,每10万名雇员有1.1人。这个死亡率低于前年的1.2,也是当局自2004年开始统计数据以来,死亡率最低的一年。
本地工伤事故死亡率去年降至16年新低,然而建筑业发生的事故仍然导致最多人死亡,其中经验不足的建筑工人更容易遭受致命伤害。
人力部昨天公布的2019年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报告显示,去年共发生1万3779起工伤事故,较前年多近千起。
本地职场致命事故延续近年的改善趋势,去年的死亡人数比前年的41人少两人,每10万名雇员有1.1人。这个死亡率低于前年的1.2,也是当局自2004年开始统计数据以来,死亡率最低的一年。
建筑业依旧是最常发生致命事故的工作领域,占所有致命事故三分之一,不过全年13起的案例,比前年少一起。
人力部在文告中指出,资历少于三年的建筑工人的年均死亡率,比满三年及以上的工人高。其中满两年、少于三年的死亡率最高,达10.9;满四年及以上的则最低,达4.5。这是根据过去五年的数据计算。
随着建筑业需求预料会继续上升,到了2023年建筑合同将达到350亿元,经验不足的建筑工人数目可能增加。
人力部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总监孙伟杰吁请业界承担更大的责任,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并尽可能保留经验丰富、安全意识较高的工人。
改进业界安全入门必修课
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总经理韩智光受访时说,理事会正与培训业者合作改进业界的安全入门必修课,融入虚拟实境等体验式学习,并在2022年强制规定课程要有这个新元素。
改进后的课程将针对新建筑工人和未能通过两年一次能力测试的现有员工。
此外,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和建筑供应商专业协会将在今年成立屋顶承包商协会,借此提高该行业的高处坠落防范意识和能力。
工伤事故三大死因
报告显示,三大死因是高处坠落、结构和设备倒塌或故障,以及涉及车辆的事故,各有七起。去年结构和设备倒塌或故障的事故有所上升,比前年多三起。
被点名要更注意安全的行业包括运输与储存业,该行业的去年死亡人数翻倍至八人,其中三人从船上摔落溺死。
人力部去年展开1万7000次稽查行动,发现8900多个违规行为,如没有妥善遮盖缺口、没有清除出入口的障碍物,以及没有在鹰架上安装脚趾板与护栏。
它也颁布了58个停工令,平均为六周,并对近1000家公司处以总计142万6000元的销案罚款。
当局也计划在明年3月,培养1000名工会领袖和劳资关系官员在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方面的能力。
领导全国职工总会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秘书处的助理秘书长杨益财昨天发面簿贴文说,他很欣慰职场死亡率降至新低,但强调绝不能因此自满,而要继续努力减少致命和重伤事故。
他鼓励企业“继续保持警惕并维持安全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在面对当前的冠病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