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昨天发文告宣布,整合社区医院和慈怀病院现有的住院服务,制定划一的住院慈怀疗护服务框架。新框架有助病患获得高质量、全面及负担得起的住院慈怀疗护服务,为病患及看护提供更大保障。
从今天起,临终病患不用再因病情反复而转院接受治疗,不论是在社区医院或慈怀病院,他们都能获得所需的疗护服务,而且还能向终身健保索赔。
卫生部昨天发文告宣布,整合社区医院和慈怀病院现有的住院服务,制定划一的住院慈怀疗护服务(Inpatient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Service,简称IHPCS)框架。
文告引述卫生部长颜金勇说,新框架将有助病患获得高质量、全面及负担得起的住院慈怀疗护服务,为病患及看护提供更大保障。
根据新框架,所有慈怀疗护服务机构将提供一套标准的疗护服务,并根据病患所需,为他们提供普通慈怀疗护或专门慈怀疗护。
普通慈怀疗护包括为住院临终病患提供口服或皮下注射药物,缓解疼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为病患及其看护提供情绪上的支援。专门慈怀疗护则为医疗需求较复杂的病患提供静脉注射药物,以及护理较复杂的伤口。
新加坡慈怀理事会主席梁淑慧医生受访时指出,目前多数临终病患都由医院转介到社区医院,而社区医院的病患若病情反复或恶化,则会转到慈怀病院。“有了新框架,病情反复的病患就无须转院,能在社区医院继续接受适当的疗护。病患也能根据需求,获得不同种类的疗护服务。”
病患下来也可通过家庭医生或居家慈怀疗护业者,直接转介住院接受慈怀疗护。
新加坡籍临终病患可根据支付能力调查,享有高达75%的医疗津贴。他们也能向终身健保索赔,以及动用保健储蓄来支付慈怀疗护费用。接受普通慈怀疗护的病患每天的提取顶限是250元,专门慈怀疗护病患则是350元。
现有的慈怀病院业者包括雅西西慈怀病院、观明综合医院、托福园及圣若瑟之家;社区医院业者则包括宏茂桥太和观医院、盛港社区医院、圣安德烈社区医院、圣路加医院及义顺社区医院。
患有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马赫福兹(Mahfudz Bin Mohamed,69岁)目前在雅西西慈怀病院接受疗护。单身的他原是一名技工,15年前退休后,全靠妹妹在经济上支援。由于他行动不便,须靠轮椅代步,与他同住的年迈姐姐也无法照顾他。
他说:“我一直靠保健储蓄支付慈怀疗护费,每天要付53元5角,我担心保健储蓄很快就会耗尽。有了新制度,我每天只须付17元,真的松了一口气。即使有一天保健储蓄耗尽,我家人的经济负担也不会那么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