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留在家 新加坡才平安

字体大小:

自1月23日出现首起冠病病例以来,本地冠病疫情已持续两个多月,不但没有减缓迹象,本土感染病例更重现抬头之势,远超过境外输入病例。过去一周甚至出现17个新增感染群,形势令人担忧。

政府一再重申疫情尚未失控,但为了避免情况演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在前天推出新一轮阻断措施,规定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务的工作场所,以及学校和学前教育中心都将关闭约一个月。

这些新措施能否有效拉平疫情曲线?疫情若持续恶化,我国还有哪些对策?

政府前天(4月3日)推出一系列严格措施,要阻断冠状病毒在本地进一步扩散。李显龙总理前天第三次针对冠病疫情发表全国讲话强调,下来一个月将是抗疫关键期。

受访传染病专家认为,若新一轮阻断措施奏效,每日新增病例维持在10起以下,我国将能继续控制疫情,并逐渐拉平疫情曲线。然而,若新增病例持续飙升,并出现广泛社区传播,我国甚至可能进入红色警戒状态。

本土感染病例过去一周激增295起,逾四成与其他病例暂无关联,引发坊间担忧若真的出现广泛社区传播,医疗设施是否会不胜负荷?与其让症状轻微的冠病病患继续住院,是否可能让他们在家隔离,以腾出医院资源照顾病情较严重的病患?

李总理上月12日发表全国讲话时表示,如果感染冠病的人数非常多,当局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让所有病患住院接受隔离治疗。

他当时说:“人数太多的话,明智的做法就是只让病情较严重的人住院,并鼓励症状较轻微的人去看家庭医生,在家隔离休养。这样才能集中资源救助重症病患,加快应对速度,希望能把死亡人数降至最低。”

政府下来一周须做艰难决定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顾问梁浩楠医生认为,目前还不适合让轻微病患在家隔离。“疫情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只有在加护病房床位只剩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时候,才适合采取这样的举措,但我们都必须做好准备。”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系主任许励扬副教授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只有在出现广泛社区传播,即连续几天出现超过100起单日新增病例,政府才会考虑这样做。

“目前不让他们在家隔离,是因为他们体内仍带有病毒,可能导致家人受感染,这会增加病毒在家传播的风险。”

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亚太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却认为,政府在下来一周必须做出这个“艰难决定”,是否要让轻微病患在家隔离。

他指出,目前虽有386名情况良好但冠病检测仍呈阳性的病患,已转移到三家私人医院及白沙职总D'Resort度假村的社区隔离设施,但若下来一周每天仍有40起至70起新增病例,这将对公共医疗机构带来巨大挑战。

“目前有500多名冠病病患仍在留院治疗,以本地最新的两个公共医疗机构为例,这已经超出整个亚历山大医院的床位,以及盛港综合医院一半的床位。”

淡马亚也说,我国远程医疗领域不断增长,全岛也建立了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网络,针对居家隔离者也设立了有效监督系统,因此我国绝对具备足够条件让轻微病患在家隔离。

“照目前看来,若病毒传播速度持续上升,这样的举措确实行得通。如果有必要这样做,我相信当局一定能安全实行,并且做得很好。”

专家:临近广泛社区传播

随着本土病例激增,暂与其他病例无关的病例也在过去一周翻倍至超过140起,专家认为本地社区内已有不少无症状的带病毒者,使我国更靠近广泛社区传播的现象。

联合领导工作小组的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在周五的记者会说,过去几天我国约一半的本土新病例都与其他病例无关联,意味着社区内有更多没被发现的病例,而下来会有更多病例因此出现。截至4月4日,我国有145个暂与其他病例无关的确诊病例,病源仍在调查中。

梁浩楠医生受访时指出,这类病例逐日增加其实很危险,因为这些人很容易在不知自己染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他引述本地近期一项研究报告,指无症状的人也能传播病毒,而本地社区内可能有不少这种无症状冠病病患。

“我相信人群里有好多带病毒者,他们可能病情轻微没看医生,然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病毒传给其他人,而且一传可能传给多个人,所以才有那么多病例找不到病源。”

20200405_news_covid3_Large.jpg

他认为与几周前相比,目前的社区传播率肯定较高,甚至可能开始出现广泛社区传播,但这也得看政府如何对此定义。

20200405_news_covid2_Large.jpg

许励扬副教授则认为,本地多数的病例还是有出现症状,但若连续几天出现超过100起新病例,或意味着出现广泛社区传播了。

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周五在记者会答复《联合早报》提问时说,虽然本地已有一定程度的社区传播,但他们认为情况还在能控制范围内,找出与病例有接触的人再把他们隔离的策略还能发挥作用。他也说:“我们时不时会有一些突破,找出病例之间的关联;我们也有一些假设来推断这些过程怎么发生,待确认后再公布。”

过去一周出现17新感染群

过去一周,我国出现了17个新感染群,当中有不少把早前病源不明的病例连接在一起,而当局从这些感染群之中也找出了更多病例。例如,当局把一起输入型病例和原本多个病源不明的人连接并形成Hero's酒吧感染群,其中一人与杜佛阁国际学校感染群相关,另有一人也属新加坡板球俱乐部感染群,或意味着这三个感染群都有关联。

然而就如Hero's酒吧感染群,一些感染群在病毒传播了一周后才被发现,而感染病毒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把病毒传给其他人,因此一些病例可能迟至感染群浮现后才去检测冠病,过后才得知自己染病。

与这类社交场所感染群相比,住宿与工作场所感染群一般能更快被发现,感染群里出现第一个病例后,很快就能锁定他曾接触的人,接着找出其他病例,李亚妹安老院和多个客工宿舍感染群都是如此。

20200405_news_covid5_Large.jpg

冠病患者病床六天翻倍

我国病例过去几周快速翻倍,而冠病病患所占的医院床位也在六天内从200个翻倍至400个。然而,把病情稳定的病患转入其他设施后,用于照顾冠病病例的公共医院床位已超过一周维持在400多张左右。

《联合早报》分析了我国自1月23日出现首名冠病病患以来,总病例人数和住院人数在过去两个多月如何变动。自从我国冠病病例破百后,病例数目翻倍的速度加快,从原本两周翻倍一次至每周倍增,总病例从400起翻倍至800起只在短短一周。

病例快速翻倍 医疗设施不胜负荷

病例快速翻倍,意味着医疗资源和床位需求迅速增加,我国最大的担忧就是医疗设施不足应付。黄循财曾说,当病例快速增加并失控时,医疗系统就会被压垮,死亡率就会上升。

20200405_news_covid4_Large.jpg
国家传染病中心常备330张病床,必要时可扩张至500多张病床。(档案照片)

为善用医院资源,政府从3月20日左右把病情稳定的病患转移至私人医院,3月24日也把白沙职总D'Resort度假村转换成能容纳达500人的社区隔离设施,让适合出院但冠病检测仍呈阳性的病患入住。

截至本月4日,已有386人被转移至这个社区隔离设施、泰和国际医院、伊丽莎白医院和鹰阁医院,占未痊愈冠病病患总数超过四成。这个数目过去两周不断增长,因此尽管每天的病例持续上升,住在公共医院的冠病病患过去一个多星期仍维持在400多人左右。

梁浩楠医生说,如果本地疫情越来越严重,除了让已无症状但检测仍呈阳性的病患照样出院,另一个办法就是再进一步减少非紧急手术,以腾出更多床位给冠病病患。

据悉,国家传染病中心已开始让冠病病患共用同一间病房。本地红娘公司LunchActually创办人林笑岏早前告诉《联合早报》,国家传染病中心原本安排她和另一女病患同住一间房,而过后确诊的丈夫也和另一男病患同房。夫妻俩转至D"Resort隔离设施后,也被安排同房。

本土感染病例激增 抱病上班涟漪效应

李亚妹安老院本月1日形成冠病感染群,当局初步调查怀疑,安老院职员出现轻微症状后仍上班,经密切接触后传给住户,进而引发至今已有13人的感染群,一名住户不幸在确诊三天内过世。

本地目前六起死亡病例都是年长者,安老院出现感染群引起社会关注,而事实上,本地不少感染群是人们染病后上班而产生的涟漪效应。

受访专家指出,新加坡工作竞争激烈,人们既不想拖慢工作进度,也不想遭上司或同事批评,宁可抱病上班,也不愿请病假在家休息。

近四成人染病后上班

《联合早报》根据卫生部每天提供的病例资料推算,从本地首次出现确诊病例的1月23日至3月17日这段期间,本土感染的161起病例中,近四成的人染病后仍去上班。

其中包括引发涉及两个教会31个病例的神召会恩典堂男职员。那是疫情初期最大的感染群。

随着病例激增,卫生部自3月18日起不再列出病患出现症状的日期,以及他们入院前是否曾去上班。

早前发现的裕廊战备军人协会歌唱导师晚宴感染群,让人们把目光聚焦于年长者的社交活动,而近日多个感染群的病例则显示人们染病后上班的问题。

例如,凤山Sparkletots学前教育中心和新邮政都表示,确实有员工抱病上班,分别引发27人和八人感染群。杜佛阁国际学校和吉宝船厂也都属于职场感染群。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系主任许励扬副教授受访时说:“社会规范向来是即使突然生病,如果感觉没什么大碍,也应该去上班。

“因为小病痛而请病假的人,一般会遭同事批评他们装病或偷懒。”

他指出,现在是非常时期,社会对请病假的看法大致上已经改变,不过仍有一些人担心,为极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请病假的做法会遭滥用。

医生:在家办公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政府前天宣布,所有非必要服务的工作场所必须关闭,全体员工须在家办公,减少通勤,减少社交。这意味着,不能在家进行的工作都得暂停。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受访时说:“病毒要进入人体才能传染,如果人们都待在家、在家办公,病毒就没办法传染,所以在家办公是有效的。”

不仅如此,卫生部本月1日发表的研究显示,1月23日至3月16日这段期间,有10个病例在出现症状前就把病毒传给他人,因此即使人们不抱病上班,也有可能传给周遭的人。

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亚太学会会长淡马亚医生受访时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家办公。我们不是算命师,没有办法在发病前就不去上班,所以最好是完全不去上班,那就无法传染。”

强调安全距离 防疫新措施全面防控

随着本地传染病例攀升,未找到感染源的病例越来越多,许励扬说,无论是上班或社交,保持安全距离有助于减少病例。

梁浩楠说:“未找到感染源的病例不断增加,反映了人们没有保持距离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到,病例越多,政府呼吁人们待在家的声音就越大。”

除了关闭工作场所,全面实行在家办公,加紧后的防疫措施也规定,本月7日至下个月4日,民众只能出门办理必要事项,如买日用品或打包三餐,餐饮场所禁止堂食,学校和学前教育中心也会关闭,以达到全面防控。

严守新措施一个月 有望拉平疫情曲线

阻断病毒传播须要全民配合,受访专家指出,如果人们严格遵守最新措施一个月,就有望避免广泛社区传播,拉平疫情曲线。

许励扬受访时说,根据中国武汉、意大利和芬兰的经验,最新阻断措施两三周内就能见效,因此新措施实行长达一个月是足够的。

本月7日生效的措施只允许在必要服务领域工作的人到工作场所上班。即便如此,这些工作场所仍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措施,如错开上下班和食堂用餐时间及办公桌间隔一米。

20200405_news_covid6_Large.jpg
全民防疫新措施提醒民众戴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减低被感染风险。(谢智扬摄)

此外,尽量在家办公的原则适用于必要服务业者。个人活动方面,人们应减少外出,只出门办理必要事项。

梁浩楠说,国人须一丝不苟地遵从指示,措施才会见效。“如果大家都能严格遵守,相信在两周内就能看到显著成效。国人的遵守程度越高,效果就越佳。”

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日前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指出,我国正处于疫情曲线的关键点,若国人做好安全距离措施,就有机会放缓病毒传播,但要是国人仍不严格遵守,就可能发生疫情失控的恶梦。

他在前天的抗疫工作小组记者会上,再三呼吁国人认真看待这些新措施,若措施执行情况良好,政府有可能在本月底放宽一些行动限制。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