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须配合其他防疫措施 戴口罩不是百毒不侵

专家指出,倘若病患和公众双方都有戴口罩,染病概率就会大减,再加上社交距离措施,风险会更低。(何家俊摄)
专家指出,倘若病患和公众双方都有戴口罩,染病概率就会大减,再加上社交距离措施,风险会更低。(何家俊摄)

字体大小:

专家提醒,不要让口罩给人错误的安全感,保持社交距离才是最好的防疫方法,要是每个人都保持两米的社交距离,即使不戴口罩也没关系。

戴上口罩后,不代表一个人变得“百毒不侵”,可以到处逛街溜达。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系主任许励扬副教授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强调,口罩只是给自己和他人的多一层保护。“在防止病毒传播方面,其他措施如保持实际距离和手部卫生等更加重要。”

他也提到,在理想的情况下,公众每次使用可重用口罩后,都应该好好清洗和晾干,以让口罩起到基本的保护作用。

新的科学证据显示,一些感染2019冠状病毒的人并未出现任何症状,加上我国本土感染病例有增加趋势,政府日前改变有关口罩的建议——若必须外出,公众应戴上可重复使用的口罩。此前,当局只鼓励公众生病时才戴口罩。

不过,手术口罩应优先留给医疗人员的立场保持不变。

为确保所有本地家庭都能获得口罩,人民协会上个星期天(5日)开始免费发放可重复使用的布制口罩,活动将持续到来临星期天(12日)。

问及现在改变对戴不戴口罩的态度是否为时已晚,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顾问梁浩楠医生直言,当局出台的措施都是以科学根据为基础,但冠病情况独特,很多资料,包括患者出现症状的前三天就有传播病毒的能力等,都是在过去一个星期才掌握到。

“我们总是希望能更早地掌握更多资料,但迟到总好过没到。”

更多人在公共场所戴口罩

梁浩楠补充,政府发放的可重用口罩是经过某种程度的实验,“是不错的”。

“它的效用是医用口罩的一半,但你不能从单一角度去看它。如果一名染病的患者戴了口罩,就少了50%的传播机会,健康的一方若也戴口罩,染病风险就再减一半,加上社交距离措施,风险会更低。”

但他提醒,不要让口罩给人错误的安全感。“保持社交距离才是最好的防疫方法,要是每个人都保持两米的社交距离,即使不戴口罩也没关系……有些虽有口罩,但错误使用,鼻子都没盖好,这只是浪费了一个好口罩。”

记者昨天(4月6日)走访裕廊坊一带时,发现超过九成的公众都戴上了口罩。

唐金妹(74岁,退休者)说:“我之前都没有戴口罩,是政府说要戴后我才开始戴……我一周才出来一两次,主要是去银行办事情或是外出卖些东西,我年纪大了,这种时期都不敢太常出门。”

郑姓排货员(24岁)说:“我的工作是排货,不像收银员须要一直和顾客说话,而且我很不习惯长时间戴口罩,所以前几个月都是尽量避免和顾客说话或站太近。但是最近说即使没生病也应该戴口罩,而且病例又暴增,所以没办法还是戴上了。”

黄玉颖(39岁,行政人员)说:“每天的病例越来越多,听了都会怕,出门还是戴口罩,不管是布的还是医用的,有戴总比没戴好。”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