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飞电急改造隔离设施 曾秋华范俊平沉着应对

观明医院后急性期与持续医疗护理科顾问医生曾秋华(左)与营运部经理范俊平(右)在短短三天内把113名病患转移至其他社区医院,再用一周时间把医院改造成冠病隔离设施。(饶进礼摄)
观明医院后急性期与持续医疗护理科顾问医生曾秋华(左)与营运部经理范俊平(右)在短短三天内把113名病患转移至其他社区医院,再用一周时间把医院改造成冠病隔离设施。(饶进礼摄)

字体大小:

“我不会忘记那一天,有12辆救护车停在观明医院外,等着把病患转移至其他社区医院。不到一周的时间,我们已准备好接收第一个冠病病患。”

对曾秋华医生来说,要在短短三天内,把观明医院的113名现有病患安全顺利地转移至盛港社区医院、宏茂桥太和观医院及圣路加医院,并非易事。“从协调住院手续到跨学科护理团队的交接安排,整个团队投入不少心力和时间敲定细节和程序。”

观明医院(Bright Vision Hospital)是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旗下三家社区医院之一,今年4月初改造为本地首个冠病隔离设施医院。

观明医院后急性期与持续医疗护理科顾问医生曾秋华受访时说:“这是为了腾出急症医院资源给情况较严重的病患,让公共医疗系统在面对冠病病例激增时,能更好地准备和应对。”

截至6月17日,备有220个床位的观明医院,已照顾514名病情稳定但仍须住院的冠病病患,当中有96%是客工,住院天数中位数是26天。

观明医院营运部经理范俊平忆述,医院在4月8日撤出最后一个原有病患后,全体职员不分部门,齐力把病房里部分病床搬走,以确保病床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为安全起见,不同部门也紧密合作,把医院划分成三个不同颜色的区域——红色、黄色和绿色。红区属于“高危区”,是冠病病患所在的区域,职员必须穿戴全套的个人防护装备(PPE)。黄区属于“中间区”,医护人员和非医护人员可进行所需的必要服务,如送餐或储存病房所需的物资。绿区属于“干净区”,是非医护人员驻守的地方,但他们仍须戴上手术口罩。

范俊平说:“必备物资都储存在红区和黄区,非必要物品如白板和画作则要拆下,以减少须清洗的物品。清楚划分区域后,就得安排保安人员监督出入口,以及管理入院和出院事宜。”

须备齐医疗团队所需器材一度连镜子供应都成挑战

此外,观明医院也引用科技加强保安设置,包括更换电梯设置以服务某些特定区域,以及安装保安卡出入系统,限制人员进入某些区域。其他保安设备还包括行动感应器及安装在墙上的可伸缩安全带,让保安人员在必要时可封锁整个区域。

范俊平透露,另一项挑战是紧急采购医疗团队所需的额外器材,如改善病房通风的高容量低转速风扇,安装更多卫浴设施,设置储物区和休息区,以及准备更多生物危险垃圾桶(biohazard bins)。

不巧的是,改造工程正逢病毒阻断措施第一周,许多供应商与承包商在人手和供应链方面都受影响。

范俊平笑说:“平时不难采购的物品如镜子,反倒成了问题。我们差点要拆除厕所里的镜子移至别处,以确保员工能对着镜子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所幸后来供应商的问题解决了,镜子也及时送达。”

虽然观明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下班后可返回住家,无须住在酒店,但在培训方面,仍须分成小组进行反复演练。曾秋华透露,中央医院和国家传染病中心在这方面给予许多建议和帮助。

“我们的感染管控团队花了几天跟随中央医院团队,以熟悉照顾冠病病患的程序。之前医生都习惯把听诊器挂在脖子上,但在严格管控措施下,每次使用后都得妥善保管。改造完成后,国家传染病中心团队也曾过来参观,向我们保证所有设备已准备就绪。”原本蓄着一头中长发的曾秋华,也索性把头发剪短。她笑说:“这样比较实际,对感染管控也比较安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