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机构:新模式关键是要有足够人力提供服务

字体大小:

受访的三家社会福利机构主管指出,推行新模式的关键是提供充足人力支援,也期待社区资源更好地整合。

记者走访兀兰1道相隔几座组屋的三家社福机构,圣公会乐龄中心为五座乐龄公寓的226名居民提供服务;关怀乐龄中心为该区租赁组屋居民服务;飞跃家庭服务中心则为该区所有居民提供辅导和支援服务,飞跃机构旗下也提供一系列乐龄服务。

监管全岛圣公会乐龄中心的张景盛(43岁,圣公会社区服务乐龄服务主管兼综合就业服务主管)说,我国乐龄设施的管理思路,正从区分健康与病弱的“医疗模式”,转型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为社区所有老人提供全方位身心服务的“人口保健”模式,医疗体系与区内社福机构和基层组织将密切协作,有如甘榜一样互相支持。

“逐步提升到乐龄综合服务中心后,单单我们在兀兰的中心,服务组屋范围将从五座的数百人,增加到55座的4000人。”

飞跃家庭服务中心及飞跃社区服务主任凌展辉(59岁)坦言,目前乐龄活动中心“关注的群体太少”,但未来要接触社区所有老人,人手问题、社区资源妥善整合,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难题。“尤其是老区,当服务对象扩大到照顾四五千人后,有相当多病弱的老人家需要进一步上门探望,就算动员和培训友伴,也需要更多工作人员来负责。”

他期待未来能动员更多居民守望相助,“每一区、每一层的邻居,都可成为互相照顾的友伴,毕竟远亲不如近邻。”

监管全岛关怀机构乐龄服务的主管邓淑婷(49岁)说,未来乐龄综合服务中心新模式的两大重点,是动员更多友伴义工去接触不爱出门的社交孤立老人,并在社区提供复健医疗服务,减少病患再次入院的概率。“我们肯定需要更多人力和资源,但这方面未有具体细节,还需要边做边收集反馈和进行调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