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率10年内增至少10个百分点 专家建议检讨24周超早产儿抢救标准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杜赵庭出生时未满28周,如今在父母杜东洋和赵小红的悉心照顾下,成长为活泼好动的男童。(梁麒麟摄)
杜赵庭出生时未满28周,如今在父母杜东洋和赵小红的悉心照顾下,成长为活泼好动的男童。(梁麒麟摄)

字体大小:

胎龄不到28周都属超早产儿,各国普遍采用胎龄24周定义生存能力的下限。面对是否抢救的棘手难题,新生儿科和妇产科医护人员会主动为父母进行产前辅导,提供数据和经验分享供参考。


胎龄24周,是本地定义早产儿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时限。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数据显示,过去10多年来,胎龄24周和25周的早产儿存活率已增加至少10个百分点,专家认为有必要考虑是否重新检讨这个时限,更灵活帮助超早产儿诞生。


国大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朱拜尔(Zubair Amin)副教授受访时指出,24周并非绝对标准,每个徘徊在标准边缘的抢救决定,都会结合母亲和胎儿的情况、父母的想法等因素,予以针对性考量。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