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对慈怀疗护的意识提高,但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四成受访医护人员并没有为死后或临终相关事宜做好准备,如立遗嘱、预先医疗指示或持久授权书。
新加坡慈怀理事会去年8月至10月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与2014年的一个类似网络调查结果相比,受访医生对慈怀疗护的意识从38%增加至59.86%,护士则从45%增至60.52%。
这项调查共有2326名医护人员参与,超过半数是护士,664人(28.5%)为包括社工、治疗师和药剂师在内的综合医疗保健人员,其余为医生。
新加坡慈怀理事会主席梁淑慧医生昨天在理事会成立25周年活动上指出,44%受访医护人员没有做好预期护理(anticipatory care)准备的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大部分受访者希望人生最后数周在家中度过。
预期护理包括立遗嘱、预先医疗指示或持久授权书(Lasting Power of Attorney)。
梁淑慧说:“受访者列出的个人优先考虑事项包括不想成为负担、控制住疾病症状、有亲人陪在身边,这些和其他调查中的病患和家属的类似。”
梁淑慧说,从调查结果看来,未来仍需提高医护人员对慈怀疗护的了解、培训和安排预期护理,新加坡慈怀理事会未来也将继续正视这些课题。
调查也提到,55.5%的受访医护人员认为他们有需要在接受专业教育期间,参与慈怀疗护相关的任职前(pre-service)培训。
在受过任职前培训的人之中,仅有55.52%护士、42%医生和40.3%综合医疗保健人员认为培训足以让他们做好准备,为患有危及性命疾病的病患提供支持。
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接受的培训包括,在与病患和家属沟通慈怀疗护时保持敏感、提供有关疼痛和症状管理的资讯、评估心理健康问题、识别要慈怀疗护的病患和临终道德两难(ethical dilemma)问题。
配合新加坡慈怀理事会成立25周年,理事会将在今晚(27日)举办售票慈善晚宴,哈莉玛总统将致辞。理事会希望筹得50万元,以继续提倡为医疗人员和公众提供慈怀疗护教育和培训,让更多人能在人生最后阶段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