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风格见证城市发展轨迹 市建局要研究如何保存70年代建筑

市区重建局将研究如何维持和整修在新加坡独立后建成,目前拥有30年至50年历史的大型现代主义建筑,并把黄金坊(图)列为研究案例。(档案照片)
市区重建局将研究如何维持和整修在新加坡独立后建成,目前拥有30年至50年历史的大型现代主义建筑,并把黄金坊(图)列为研究案例。(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市建局上周针对这项研究公开招标,研究范围涵盖拥有约30年至50年历史,总楼面面积至少8000平方米,或是至少八层楼高的大型现代主义建筑。研究预计为期一年。

黄金坊、珍珠坊、女皇道购物中心、加东购物中心……这些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虽然已不复当年风采,但是在本地的城市风景线中仍占据独特位置,也反映了我国都市发展初期的面貌。

市区重建局将研究如何维持和整修这些建筑,了解相关过程可能涉及的技术问题和挑战,鼓励业主翻新建筑而非拆除重建。

市建局上周针对这项研究公开招标,研究范围涵盖拥有约30年至50年历史,总楼面面积至少8000平方米,或是至少八层楼高的大型现代主义建筑。研究预计为期一年。

市建局发言人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列入研究的建筑是在新加坡独立后,从1960年代至70年代落成的。它们已经变得老旧,必须大规模翻新和提升才能满足一些功能性的需求。

“研究结果能加深我们对建筑结构和技术层面的了解,有助我们制定政策,继续保持和整修大型现代建筑。所取得的结果也能促进一些大型现代建筑的保留工作,它们是我国当年城市更新初期的象征。”

一般而言,建筑风格反映一个时期的经济情况、建材和建筑科技。在建材上,现代主义建筑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合玻璃和钢铁元素。为了节省建筑时间,它们的设计实用简约,包括采用重复性的模块式结构。

发言人说,他们希望鼓励业主考虑整修建筑,保留建筑大部分原有特征,同时提升大厦结构或是翻新一些必要设备。

如此一来,不仅能延长旧建筑的寿命,也能赋予它们新生命改为其他用途。

“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冲击,也能鼓励业界采取创新和可持续的空间设计方式,尽可能保留历史、身份认同和社区归属等元素。”

计划将黄金坊列为研究案例

市建局计划把去年提议保留的黄金坊列为这次研究的案例。黄金坊建于1973年,占地约1万3000平方米,业主早前曾推动大厦集体出售。

发言人解释,无论黄金坊的保留提案最终结果如何,这项研究都能让有关机构更了解黄金坊,未来若业主有意翻新,当局也能给予支持。此外,对其他建筑的保留工作来说,它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建筑与可持续设计系副主任杨茳善副教授认为,许多人或许觉得独立后建成的大厦年代不够久远,没有历史价值。加上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他们因此更倾向于集体出售和重新发展。

“其实单是保留殖民时期的建筑无法反映新加坡历史全貌,最理想的是每隔10年,都有那个时代的代表性建筑。”

此外,政府近年加大力度提倡可持续发展,他说,比起拆楼重建,整修能大大地减少碳排放。不过若要在业主的期望,以及整修旧楼的好处间取得平衡,政府也须探讨怎么让翻新项目在财务收支上变得可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