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烘焙师高职位 开档卖现做面包

谢家庆与太太许婷婷一同经营这家位于文庆路上段小贩中心的面包摊位“Rotitiam”。(施策文摄)
谢家庆与太太许婷婷一同经营这家位于文庆路上段小贩中心的面包摊位“Rotitiam”。(施策文摄)

字体大小:

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成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让默默耕耘的小贩及许多每天到小贩中心解决三餐的国人振奋不已。

《联合晚报》先后推出两个系列的《小贩周记》,深入发掘及报道小贩中心特色,向读者介绍超过60档既好吃又有故事的小贩档口。

由于读者和小贩反应热烈,第三系列的《小贩周记》新鲜登场,请小贩畅谈他们手艺如何传承创新,以及他们对创业守业的坚持。

14岁退学到面包店学手艺,当时薪水一个月只有350元,十年后经朋友介绍加入“面包物语”成为头手,帮忙成立位于武吉士的第一家面包店。做面包有30多年经验的谢家庆九年前决定自立门户,开始在小贩中心售卖现做现卖的面包。

面包师傅谢家庆(45岁)读小学的时候,在学校假期期间与朋友到面包店打工,当时为的是赚取零用钱购买脚踏车的零件,之后便一心想学习制作面包。

谢家庆说:“我告诉母亲后,母亲便亲自到学校找校长谈话。我当时书读得不是很好,毕业后也会去新加坡职业专科学校(即工艺教育学院前身)学一门手艺,校长当时就说学做面包也是一门手艺,便答应我退学,到面包店边工作边学习。”

打拼了十多年后,谢家庆便加入了面包物语集团12年。谢家庆坦言,自己当初并没有创业的想法。“我觉得成本很高,组屋楼下或者店屋的租金加上引进机器,都需要一大笔钱,好的地点租金也高,便宜的租金又不够人潮很难做。”

谢家庆一次偶然在循环路一家小贩中心用餐时,看到以前曾经在面包店一同工作的头手租下了一个小摊位卖面包,他开始有了同样的想法。

当时在面包物语负责中央厨房、算是高职位烘焙师的谢家庆,便毅然辞职成为一名小贩,以往更多从事管理方面工作的他,也得再次开始亲自动手制作面包。

谢家庆当初自立门户的初衷,就是以小贩中心的价钱售卖购物中心卖的面包。“面包物语当初请了日本面包师傅来教我们,当时用的是日本面粉,而我就了解到不同等级的面粉所制作出的面包是有差别的。所以我自己出来开档时就想,如果我也用高级日本面粉做面包,应该与众不同。”

九年前,他首先在丹戎巴葛一家小贩中心开档做生意,因为完全没有当小贩的经验,拿了一间靠后的摊位,结果生意一直做不起来。

“头一年真的很辛苦,赚的钱也远远比不上以前的工钱,当时幸好有我的太太在一旁鼓励我,叫我不要灰心。”

一年后,累积了较多小贩经验的谢家庆决定改到文庆路上段小贩中心开档,一晃就有八年了,太太许婷婷(39岁)随后也辞职,与谢家庆一同经营这家面包摊位“Rotitiam”。

日台旅游顺道“偷师” 回新自研创意新口味

面包摊位每天都会推出10多种不同口味的面包,全部都出自谢家庆之手。(施策文摄)

研制新口味面包,灵感除了源自于本地吃得到的美食,也有在日本、台湾旅行时所品尝到的新口味,谢家庆笑说自己是“盗版大师”,吃过之后都能做得出来。

许婷婷说,一起出国的时候,丈夫每天都要逛当地的面包店,尝尝当地的面包。他们如今所售卖的奶油面包,就是当时在日本吃到的面包之一。

谢家庆说:“那时在日本看到这个面包,为什么烘焙了之后还会是这样白白的,我就向认识的日本面包师傅请教,原来使用日本面粉低温慢慢烘,就能够烘焙出这样的面包。我们摊位的面包一律使用这种日本面粉,所以就尝试制作这种面包。”

另一次到台湾时,发现那里售卖的饼竟然有三种不同的内陷,却还搭配得天衣无缝。获得启发的谢家庆回国后就尝试研制,最后成功制作出麻糬、豆沙和肉松内陷的饼。

谢家庆如今售卖的黑芝麻与麻糬馅料面包,则是在日本餐厅吃到日本黑芝麻搭配麻糬的雪糕后的创作。

每天凌晨起床 烘焙300多个面包 常有“无菜单”新品 让顾客吃到惊喜

谢家庆每天凌晨3时起床亲手烘焙300多个面包,有时心血来潮想做什么面包就做什么面包。(施策文摄)

谢家庆每天凌晨3时起床亲手烘焙300多个面包,有时心血来潮想做什么面包就做什么面包,太太说丈夫在经营面包“omakase”(日语,意为厨师做主),时不时就会烘焙新产品,让顾客光顾时有意外的收获。

面包摊位每天都会推出10多种不同口味的面包,全部都出自谢家庆之手。

许婷婷说:“有时候会看到他突然就烘焙出了瑞士卷(Swiss Roll)之类的蛋糕,有一次还做出了咖喱角。”

因为谢家庆的奶奶爱吃月饼,谢家庆在学艺时特别注重月饼的学习,想要做月饼给奶奶吃,而如今每逢中秋节,他也会制作这些迷你传统月饼售卖。

谢家庆说,自己开店做生意,也有许多空间自由发挥,就如同omakase的无菜单餐饮体验一样。

“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口味,我做什么顾客就买什么,然后就聆听顾客们的反应再进行改良,我们推出的面包因此常有第一代、第二代的。我这样做得非常开心,也有满足感。”

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成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让默默耕耘的小贩及许多每天到小贩中心解决三餐的国人振奋不已。《联合晚报》2019年1月到8月,以及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先后推出两个系列的《小贩周记》,深入发掘报道小贩中心特色,向读者介绍超过60档既好吃又有故事的小贩档口。由于读者和小贩反应热烈、欲罢不能,《联合晚报》采访团队“接二连三”,从2020年12月起的每周二,推出第三系列的《小贩周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