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非染疫最准指标 体温检测仪还有必要吗?

字体大小:

公共场所的体温检测仪已经让许多人习以为常了,但用它来筛查潜在确诊病患到底多有效?发烧是否还是预测冠病的有力指标?

我国总理夫人何晶日前在面簿上发文指出,体温检测仪或许在2003年沙斯时期起到一定防疫效用,但是在如今的冠病时期,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发烧,潜伏期感染者也不会发烧,而一旦患者出现发烧症状,病毒的传播性其实已经开始减弱。

何晶认为体温检测仪已经不合时宜;人们每次与体温检测仪接触,都在制造不必要的感染风险。

这篇面簿贴文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和转发,因为它触及到了一个问题:在公共空间的防疫手段上,我们是否太“墨守成规”,过于依赖沙斯时期的老方法?

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准确吗?

要测出冠病确诊者,最精准的方法是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其次才是抗原快速检测(Antigen Rapid Test)和血清检测等。若不进行这类检测,要在公共空间里从人群中找出潜在病患,手段其实有限。

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发文说明,在机场的入口和出口设立体温检测仪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冠病传播,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感染者很难被体温检测仪检测出来。因此,采用体温检测仪其实是事倍功半的举措。相比之下,向国际旅客索取联络信息、填写健康申明,才能更有效地判断病毒传播的风险,并且有助于病患的追踪。

在新加坡,“合力追踪”应用和防疫器已成为当局追踪、框列和隔离潜在病患的主要工具。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在2020年底的研究报告也显示,非接触式的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在检测病毒携带者时有许多局限。报告指出,这类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只是在检测额头表面的体温,但皮肤的肤色、汗水和妆容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环境气温、人们距离检测仪太远或太近,以及人们的年龄、性别和正在服用的药物,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体温测量。

冠病和发烧不能画等号

另一方面,即使是入院就诊的冠病患者当中也未必会出现发烧症状。据《纽约时报》报道,2019年春,纽约有近6000名冠病患者被送往北岸-长岛犹太裔医疗集团的医院,其中只有30%在入院时出现了发烧症状。

中国也做过类似的研究,在1000名于2020年1月被送往中国30个省市552家医院的患者当中,研究团队发现只有44%的患者在入院时出现了较高体温。但研究也显示,88%的病患在住院期间曾出现过发烧的情况。

除了发烧,冠病已出现其他更常见症状

我们知道冠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烧、失去味觉和嗅觉,但是从2020年3月开始研究冠病症状的英国非盈利倡议ZOE Covid Symptom Study指出,随着冠病不断衍生出新的变异毒株,冠病的症状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该研究通过手机应用向全球多达400万人收取信息,由健康科学公司ZOE、伦敦国王学院和英国国民保健署的研究团队进行冠病感染相关的研究分析。

领导该研究的是伦敦国王学院遗传流行病学教授斯佩克特(Tim Spector),他在今年6月9日发布视频解释德尔塔(Delta)冠病变种病毒的症状时指出,自今年5月以来,他们发现冠病患者出现的最常见症状与早前的观察有所不同。

原称B16172的德尔塔变种病毒,目前是新加坡的主要病毒株。

根据斯佩克特的研究,德尔塔变种病毒最常见的冠病症状依次是:头痛、喉咙痛、流鼻涕、发烧和咳嗽。斯佩克特教授也指出,咳嗽症状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失去味觉和嗅觉的症状也已经不在五大最常见症状之列。

斯佩克特也发现,仅凭咳嗽、发烧、失去味觉和嗅觉这三个症状,只能发现69%有症状的病例。但若将疲惫、头痛、喉咙痛和腹泻等七大症状包括在内,就可以发现96%有症状的病例。

这些常见症状有些更加轻微,也更近似于感冒,这意味着我们须要更加小心,不要错以为自己只是得了感冒而掉以轻心。随着变异毒株带来新的症状,我们也须不断更新对病毒的认识,寻找更有效的预测方法。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