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而生的民间社媒互助力量

字体大小:

疫情之下,本地一批自发的社交媒体群组应运而生。他们或分享最新确诊信息,或集结成群,组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抗疫力量,为成员提供官方宣布以外的资讯。

这类群组横跨多个平台,主题和人数各异。信息分享类的集中在面簿,较有代表性的是粉丝数量超过30万的兴趣页面“Singapore Atrium Sale”;互助小组类的面簿、微信、Telegram都有,例如面簿的隔离小组“SG Quarantine 2021”、微信群“新中往返交流群”,以及创建不满一个月就有上万成员的Telegram小组“新加坡隔离令支持小组”(SG Quarantine Order Support Group)。

从促销宣传到疫情信息

Singapore Atrium Sale的创建人“小庆”(化名)今年40岁,兼职文凭学过大众传媒,但开始在面簿上创建专页,可以说是误打误撞。

2017年某次在商场闲逛时,当时在做房产经纪的小庆看到有玩具促销,就想拍来与人分享。那时面簿上虽然也有折扣信息分享,但大多数来自商家,很少看到用户自发分享,于是小庆就自己开了一个专门做消费者分享的页面,名为Singapore Toy Sale。

Singapore Toy Sale页面目前仍在保持更新,粉丝数量近6万人。(图:Singapore Toy Sale面簿)

开了页面后,小庆既没有跟身边的朋友分享,又没有购买面簿的推送广告,“本以为页面很快就会‘死’掉,没想到居然小红了。”小庆说。

随着页面获得更多关注,质疑小庆是靠运气的声音开始出现。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靠运气,2018年1月,小庆另开了一个页面,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Singapore Atrium Sale。直到今天,小庆仍然是自己一个人管理两个页面,每天不间断更新。

2020年1月,新加坡开始出现冠病确诊病例,口罩一时供不应求。小庆发现了卖口罩的地方,就分享出来,一时Singapore Atrium Sale成了很多人的“口罩情报站”,页面互动量快速攀升,每周逾10万次。

当卫生部不再公布单日无关联病例数据后,某次小庆收到了一名长期读者分享的学校确诊信息。当时看不到其他页面转发,也不确定到底能不能发表,小庆有一点担心。但是发出去一个之后,越来越多的读者也来分享学校的确诊信息。

“父母看到这些确诊信很珍惜,因为12岁以下孩子没打疫苗。”小庆说,“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受惠了,就觉得也要跟更多人分享,这是一个‘市场反应’。”

小庆分享的学校确诊信息之一。(图:Singapore Atrium Sale面簿)

帮助有相似问题的人

小庆创建页面始于分享,38岁的黄靖鎽创建新加坡隔离令支持小组,主要是为了帮助和自己有相似问题的人。

母亲冠病确诊后,由于当时尚未接获卫生部的信息,黄靖鎽便开始自己上网搜索,了解履行隔离令(Quarantine Order)的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黄靖鎽发现不少人与自己情况相同,便将自己知道的信息分享出去给需要的人,后来就有了新加坡隔离令支持小组。

9月19日,黄靖鎽的小组正式成立。在经过本地媒体报道后,小组成员迅速增加,截至发稿时已有1万6000多人。

在黄靖鎽之前,与隔离相关的小组有很多,例如面簿上的新加坡酒店隔离信息分享小组(Singapore Hotel Quarantine Information & Experience)和新加坡2021隔离小组(SG Quarantine 2021),这类小组往往需要提交申请,满足条件获得准入方可加入。

与以往小组不同的是,黄靖鎽的新加坡隔离令支持小组没有设定准入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并自由提问。

黄靖鎽表示,小组成员的主要问题不在没有帮助,而在于信息延迟带来的焦虑。超过九成的问题都与信息延迟有关,例如身边有人确诊几天却没有收到隔离令、已经隔离10多天却不知道何时可以结束隔离。即便已经打电话给卫生部,收到的回复也还是要等。

“加入小组后,看到很多相似的人,大家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黄靖鎽说。

除了提供一个相同经历者交流的平台,黄靖鎽还会将卫生部和媒体发布的最新信息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卫生部等相关网站最新信息会被整理出来,供组员参考。(图:SG Quarantine Order Support Group Telegram小组)

为了帮助有特定需求的成员,黄靖鎽还成立了另外三个需要邀请才可加入的小组,分别针对有孩童的家庭(QO Families with Kids Paeds Support Group,成员共301人)、孕妇(QO Pregnant Mothers OBGYNs Support Group,成员共60人)和志愿者小组(SG QO Groceries Volunteers Group,成员共58人)。其中有孩童家庭小组和孕妇小组里分别都有儿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解答大家的问题,志愿者小组成员会给需要帮助的家庭运送生活必需品。

确保信息准确性很关键

不论是分享来自读者的信息,还是经营一个向公众开放且可自由发言的小组,信息的准确性都很关键。

小庆会用自己学过大众传媒的知识进行核实,包括确认对方面簿帐号的真实性,以及之前是否分享过其他信息。之后小庆会通过谷歌、TikTok等多方渠道,查看信息来源是否准确。万一发出去的信息有误,读者就是最后一道“安全网”,小庆会通过读者的反馈,再做删除或修改。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问题,小庆会把问题发出来,召集大家的力量找答案。例如10月9日,政府宣布未接种疫苗者不能进入商场,但未接种疫苗的商场员工是否能照常工作并未说明。小庆将问题发出来后,读者中如果有店家收到商场通知,就会第一时间将消息分享出来。

黄靖鎽则会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参考卫生部的最新消息和媒体报道。如果实在无法核实,包括黄靖鎽在内的八名小组管理员就会删除信息。对于反对疫苗接种人士的发言,这批在小组成立初期就选定的管理员也会选择删除。

社媒小组的影响力大了,也能获得官方的关注。9月24日,卫生部就派出两名工作人员加入新加坡隔离令支持小组,帮助解决紧急个案。

随着政府简化居家康复和隔离流程的推行,黄靖鎽表示,小组里大家的讨论和疑问也相对少了。

“对我来说,资讯就是要分享的”

分享来自读者的第一手疫情信息,让Singapore Atrium Sale受到了一些媒体的关注。

小庆表示,对于其他媒体的转载或引用,不论是否有保留水印,自己都非常欢迎。“对我来说,资讯就是要分享的。你公开,大家就会更公开地跟你分享资讯。”

在发出第一封来自家长的学校确诊信后,由于家长还会分享到自己的WhatsApp和Telegram群组,更多家长因此知道了Singapore Atrium Sale的页面并将自己收到学校确诊信分享出来。

小庆坦言,有一阵收到太多的确诊信时,自己也有过担心,“因为一些学校会要求我删掉。”

对于一些理由充分的学校,小庆会选择删除相关信息。但是小庆也表示,自己的本意并非“拆穿学校”,而是出于对家长的理解,“他们的孩子还不能打疫苗,家长是真的很担心。”

去年曾做过心脏手术的小庆,每天会花上四小时经营面簿专页,虽然时间不短,但他早已把这份工作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即便分享能带来很多流量,对小庆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分享的东西,最终能帮到读者。

“我不是要流量,因为我也是读者。”

互助群组的“黑暗面”

疫情既带来了正向的民间互助群组,也催生出一些疫情阴谋论和传谣小组。

例如,不少未接种者就在Telegram上成立群组,散布有关疫情和疫苗的假信息。其中,有群组宣传和兜售伊维菌素(Ivermectin),称这款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是治疗冠病的特效药,引发部分国人抢购伊维菌素。

直至今日,伊维菌素仍未被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以及我国卫生科学局批准为冠病治疗药物。卫生科学局也强调,至今没有临床试验的科学证据证明伊维菌素能有效对抗冠病。

一名面簿用户也曾在今年8月发文称,竹脚妇幼医院有一名三岁学前班幼儿死于冠病,并且这起死亡病例被刻意隐瞒。卫生部已澄清贴文完全虚构,卫生部长王乙康也通过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POFMA)办事处,向面簿发出广泛性更正指示。

卫生部说:“政府严肃看待蓄意散播假信息的行为,并将根据POFMA展开刑事调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