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病患在康复期间,体内会产生大量可对抗病毒的抗体,采集这类病患的血浆可以用来治疗其他病患,这种治疗方式并不新,也有一定局限,临床效果也不明确。


恢复期血浆治疗(convales-cent plasma treatment)的原理是把血清(serum)从康复病患的血浆中分离出来,再为其他病患注射,希望用当中的抗体协助对抗病毒。这个方法早在100多年前就用在德国的白喉病病患身上,在后来的沙斯和伊波拉病患身上也曾用过。无论从有效性或采集适合血液而论都存有风险,因此在医学界被视为一种暂时性手段,一直无法推广。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之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恢复期血浆疗法目前还属于探索和试验阶段,是否有效还难下定论。每一次都要仔细考虑临床情况,还要跟病患和家属商量,毕竟接受血浆治疗就像接受捐血一样,都有利弊。“血浆一般是给生病不超过两周的病患,血型也要跟捐赠血浆者吻合。因为不是标准疗法,所以要看病患和家属是否同意。”


她之前透露,截至6月5日,本地有71个捐血者接受了评估,20人捐了血,并有五人接受治疗。这五人都是在加护病房时接受输血,三人已经出院,两人留医。由于缺乏对照试验,目前无法断定血浆是否就是治愈出院病患的良方,抑或是病患自行康复。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护理效能评估中心(Agency for Care Effectiveness)6月发布的医疗成果回顾,有关这类治疗的素质公开数据很少,所有暂时无法断定它是否有效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