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中国海警在南中国海涉三分之二的冲突事件

字体大小:

(联合早报网讯)美国智库最新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海警(China Coast Guard)在南中国海地区日益强硬的行动给地区稳定构成了风险。

位于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安全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指出,虽然在有主权争议水域发生海上军事冲突的风险构成了最大的战略担忧,但是各国海岸警戒力量之间发生的摩擦所构成的危险也不容忽视。

CSIS今天在其官方网页“ChinaPower”上发表了一份报告,统计总结了2010年以来南中国海地区发生的共45起各国之间发生的摩擦和对峙事件。

网页上以图文并茂形式列出了历次摩擦事件的参与国家、船只类型和后续反应等信息,其中中国海警在这些事件中牵涉最多。有30起摩擦事件都有中国海警船参与,占到这类事件总数的三分之二。此外还有四起事件涉及一艘行使执法权力的中国海军舰船。

路透社引述葛来仪说:“这显然证明了中国的行为方式与正常的执法方式相悖”,“我们看到了(中国海警)对他国船只的恐吓、骚扰和撞击,常常是为了宣誓在南中国海域大片地区的主权。而对方的海警力量与中国相比明显薄弱,渔船规模也小得多。”

该研究报告列举的摩擦事件中包括2014年中国与越南之间由于中国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位置而引发的海上对峙事件,以及2012年中国与菲律宾围绕黄岩岛发生的争议并最终导致中国事实上控制该岛的事件。

这份报告发表正值中国的海警船和其它船只停靠黄岩岛引发马尼亚正式外交抗议之时。中国海警所隶属的机构国家海洋局尚未对CSIS的这一研究作出回应。

研究团队对海上摩擦事件的定义是其中一国的海警力量或是海军动用了超出执法行动惯例的强制手段,包括撞击、恶意侵扰、开动高压水龙或是火炮等。

总体来说,葛来仪认为从近几年摩擦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来看,在南中国海地区,民事层面的冲突引发人员伤亡的风险可能大于军事层面。

该调查研究还提到了中国在2013年对海上民事监管力量的整合,即将原国土资源部辖下的国家海洋局的中国海监总队、公安部所属的中国公安边防海警部队、农业部所属的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所属的海上缉私警察整合为“中国海警局”,负责对外进行执法活动。报告指中国海警财政预算逐年攀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岸警卫力量。

据美国海军情报机构统计的数据,中国海警应该至少拥有205艘海警船,其中超过千吨级以上的执法船至少95艘。这一规模远远超出地区其它国家,包括日本。(联合早报网编辑:王纬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