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安调查报告:超过六成受访者曾被强制收集与使用个人信息

字体大小:

12月24日上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澎湃新闻网的报道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在作报告时表示,近两年,公安机关共侦破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相关案件3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000余名,2014年至2017年9月,全中国法院共审理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1529件。

不过,在报告中,王胜俊也指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形势严峻。执法检查组委托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所做的“万人调查报告”显示,《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多项制度落实得并不理想:有52.1%的受访者认为,法律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规定执行得不好或者一般。

“万人调查报告”还显示,有49.6%的受访者曾遇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现象,其中18.3%的受访者经常遇到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现象;有61.2%的人遇到过有关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强制收集、使用用户信息,如果不接受就不能使用该产品或接受服务的“霸王条款”。

此外,有52.5%的人认为执法部门保护用户信息的成效一般或者不好,不少人反映,在发现本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滥用后,举报难、投诉难、立案难现象比较普遍。

“许多受访者反映,当前免费应用程序普遍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问题,但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监管和依法惩处。”王胜俊在报告中指出,执法检查发现,有的互联网公司和公共服务部门存储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但安防技术严重滞后,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和盗用。

执法检查报告还披露,一些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或不落实,少数“内鬼”为牟取不法利益铤而走险,致使用户信息大批量泄露。当前在一些地方,利用网络非法采集、窃取、贩卖和利用用户信息已形成黑色产业链。

王胜俊说,从公安部门近期破获的案件看,用户信息泄露呈现渠道多、窃取违法行为成本低、追查难度大等特点,而且违法分子使用的手段不断升级,因用户信息泄露引发的“精准诈骗”案件增多,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