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课本“外婆”改“姥姥” 引发“方言”争议

字体大小:

在中国上海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中,出版社近日将《打碗碗花》一文中的“外婆”改为“姥姥”,引发“方言”争议。课本出版方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就此发布声明称,更改系为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今后将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

据《新京报》报道,《打碗碗花》原著作者李天芳昨日表示,无论“外婆”还是“姥姥”,南方北方都会知道这两个词的含义。同时李天芳指出,出版社并未就修改联系过她。

此外有专家表示,地方课本用语的改动,需要结合每篇文章乡土文化语境、描写对象的情景来考虑,同时也要照顾地方语言习惯。

6月20日,一位家长爆料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试用本)中第24课,将《打碗碗花》原著中的“外婆”一词改为“姥姥”,第5课《马鸣加的新书包》一文中也有同样的更改。

这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在上海市静安区一所小学上二年级。21日,小孩在家里念课文时念到“姥姥”一词不能理解。“她问我什么是姥姥,我就说姥姥是外婆的意思,她又问为什么不写外婆,我当时无言以对。”

该家长称,课本是3月份刚开学发的,已经用了快一个学期,孩子提问后她检索发现,《打碗碗花》的原文中就是写外婆,没有“姥姥”的表述。

随后有网友发布了上海市教委作出的一则回应的截图,称“姥姥”是普通话词汇,指“外祖母”,一般是在口语中使用较多。“外婆”、“外公”属于方言。这则回应立即引发热议。

“我觉得不合理,这教材本来就是沪教版,不是提倡保护方言吗?我们这就是叫外婆,何必去改呢?”爆料的家长对出版社此举表示不解。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