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虹鳟“入籍”三文鱼 国家卫健委:63份样品未检出寄生虫

字体大小:

近日中国国产虹鳟鱼“入籍”三文鱼一事引发广泛争议,有消费者担忧生食淡水虹鳟鱼有感染寄生虫风险。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昨日在官网发布“水产品相关问题回复”称,近期对国产虹鳟和进口三文鱼进行抽样监测,均未发现寄生虫。

据《新京报》报道,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发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让虹鳟鱼成为三文鱼的一员,引发消费者质疑,有消费者担忧生食淡水养殖的国产虹鳟鱼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中国国家卫健委在回复中提到,2018年6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湖南、广东、青海三省组织开展了相关水产品中寄生虫应急监测,根据文献报道和舆情信息,针对淡水养殖中常见寄生虫和中国人群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开展了华支睾吸虫囊蚴、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和颚口线虫三期幼虫监测。

报道称,监测样品共92份,其中国产虹鳟63份和进口三文鱼29份,分别采样于养殖环节(50份)、流通环节(20份)和餐饮环节(22份),采样地点兼顾农村和城市。此次监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检出上述三种寄生虫。

根据中国食源性疾病检测网的信息,2012年~2017年中国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网共接到由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五起,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病因食品主要为福寿螺和生猪肉,寄生虫为广州管圆线虫和旋毛虫。

国家卫健委在表示,经查阅有关资料,团体标准中对生食三文鱼提出的两点要求中的冷冻要求,与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的《水产品危害及控制指南》相关规定类似。

即:在零下20℃或更低的环境温度下放置和储存七天(总时间);在零下35℃或更低的环境温度下冷冻直至坚固并在零下35℃或更低的环境温度下储存15小时;在零下35℃以及更低的环境中进行冷冻直到坚固并在零下20℃或更低的环境下储存24小时,均足以杀死寄生虫。但这些条件可能不适合冷冻体型过大的鱼类,如厚度大于六英寸。

国家卫健委同时提醒,对于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制品,一定要确保食材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时需要在清洁的场所、使用洁净的设备进行加工,并尽快食用,保证饮食安全。

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为切断其传播途径,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尽量食用熟食,且要烧熟煮透,彻底杀灭寄生虫,降低感染的风险。加热不仅能杀死寄生虫,也能有效杀灭致病性微生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