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美经贸关系双赢 中国增长潜力巨大

字体大小: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中国:改革新征程 开放新境界”16日举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林毅夫在会上指出,美中经贸关系是双赢的,因为中美之间的经济结构是互补。中国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在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未来,中国是否可以维持这样高速增长取决于中国还存在多少后发优势,取决于中国和高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的差距。

据新浪财经报道,回顾过去的中国经济,林毅夫表示,1978年,当中国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人均GDP只是156美元,只相当于撒哈拉南部沙漠国家的水平。中国的出口占GDP的4%左右,进口只占GDP的5%左右。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在过去40年保持每年平均9.5%的GDP增长。在这样的经济快速发展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第一大贸易国。去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8640美元,已经成为高收入国家。

如今的中国正在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扭曲的现象,如收入差距的增大。林毅夫解释,当初中国的收入非常低,技术和资本不足,先进技术不够。中国对这些行业进行了补贴支持,保持这些行业的稳定。现在中国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过去的很多优势变成了现在的劣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腐败、收入差距加大这样的难题。正因如此,中国决定进一步扩大改革。林毅夫表示,如今,中国已经采取了上百个相关举措,以彻底消除这种扭曲,改变需要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连续39年9%以上的增长率之下,中国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因为中国在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还大有可为。发达国家或者高收入国家即使只有2%-3%的增长,它的增产力也是非常强劲的,而中国恰恰具有后来者的优势。在林毅夫看来,过去39年,中国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4%。在未来,中国是否可以维持这样高速增长呢?答案取决于中国还存在多少后发优势,这取决于中国和高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的差距。

谈及中美问题,林毅夫表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是互补的。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双赢的。”中国的人均GDP在2017年达到8640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是6万美元。根据可变价格来衡量,中国的人均GDP只是美国人均GDP的15%。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5%。对中国的工业部门来说,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低附加值的部门,而美国是高附加值的部门。贸易意味着中国可以向美国的消费者提供廉价的商品以及较低成本的中间品。中国也可以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尤其是为美国高附加值的服务提供巨大的市场。

此外,中国需要为全球发展体系承担更多责任,中国将在2025年左右成为高收入国家,需要向全世界做出贡献。在林毅夫看来,经济发展是结构型改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别发展中国家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与窗口,从农业国转变为制造业国家。如二战后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等。林毅夫强调,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中高收入的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将向其他国家转移,预计,未来中国将在制造业释放8500万个就业机会。新的时代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的复兴,同时也意味着所有国家共同的繁荣。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