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中美贸易战与外商投资法

字体大小:

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今天不出所料地通过了外商投资法。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急忙通过此法,是为了向美国递上贸易休战的“橄榄枝”。

这一说法当然成立。尽管这些天中国高层都在集中精力开两会,但中美经贸谈判可一直没有闲着。负责对美谈判的中国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进行了三次通话。新华社披露,在昨天早上进行的第三次通话中,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华社没有说明中美双方在文本上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但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外商投资法在今天表决前新增了一条安抚美国的条款。这一条款规定,有关官员不得泄露外国公司的机密,否则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华尔街日报》解读说,外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新汽车或者设立工厂前,必须经过中方的合规评审。美方认为,这一过程被中方用于过滤专有信息及强制技术转让。虽然中国否认强制外国公司透露机密,但该问题是中美贸易谈判人员争论的焦点。

也就是说,直到表决前,外商投资法的内容还在根据中美经贸谈判的需要进行修改。实际上,全国人大对外商投资法的审议也是去年7月中美贸易开战后明显提速,过去三个月来更以冲刺速度完成立法程序,终于赶在今年两会闭幕前获得通过,说中美贸易战催生了外商投资法并不为过。

但是,如果单从中美贸易战的角度去认识外商投资法,就很难看清外商投资法的全貌和深层意义。事实上,外商投资法不仅是今年两会的重头戏,也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推出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它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政府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约96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1万亿美元(2.8万亿新元),可以说是利用外商投资最成功的国家。但近几年来,外商在中国的境遇每况愈下,不仅减弱了中国对外商的吸引力,更导致中美经贸关系急剧恶化。外商的抱怨各种各样,但最根本的,还是中国缺乏一个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缺乏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不仅让外商头痛不已,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最大障碍。其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老问题,历届中国高层都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但往往成效不佳。究其原因,还是倒逼压力不足,官方缺少真正的改革紧迫感。

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国经济下行的严峻局面撕破了此前许多歌舞升平的幻象,迫使中国官方必须拿出行动进行自我拯救。外商投资法的迅速通过,就是这种行动的一部分。

外商投资法不仅是一部法律,官方还必须推出一系列配套法规,并切实转变政府角色,才能将该法的各项规定贯彻落地。从这个角度看,该法的受益者当然不仅是外商,也包括中国各类市场主体和全社会。同时,由于有包括外商甚至外国政府的监督,外商投资法有望成为中国贯彻较好的一部法律。如此,中国法治建设也将迎来实质性突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