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央行料不会被中美协议捆住手脚

字体大小:

中美有望在本月中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尽管公开信息显示,其中将包括汇率问题。不过接受彭博采访的市场人士预计,协议大概率不会伤及中国人民银行当前管理人民币汇率的手段。

据彭博社1月6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协议内容概要显示,中美有关汇率的共识着眼于维护汇率稳定,防止中国进行竞争性贬值,同时提高透明度。若按此前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所暗示的内容,中美汇率协议有可能以美墨加协定为最佳参照。

虽然去年8月曾被美国财政部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中国央行2019年外汇占款规模变化微弱,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已经难觅踪影,交易员也鲜有反映中资大行逆市买卖外汇以调控价格的情形。此类干预的透明化,正是美墨加协定的着眼点。

即使在中美贸易战升级、人民币贬值压力激增的几个月间,央行也主要发挥中间价逆周期因子的调节作用维稳汇率预期,市场价格在贬值情绪缓和后,均与中间价实现靠拢。彭博调查显示,其余时间内,中间价几乎完全按照其既定的市场化机制运行。

麦格理银行驻香港的亚洲外汇策略师Trang Thuy Le认为,只要人民币继续升值,美方就会取消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的标签。“美方应该不会关心中间价,他们知道逆周期因子眼下对于人民币是有提振作用的,在美方看来只要人民币走强就是好事。”

中国央行自2018年8月重启的20%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和中间价逆周期因子政策贯穿了2019年全年。年内中美贸易摩擦数次升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8月一举破七,并在5月至6月、以及8月至10月这五个月间贬值压力迅速加大。同期,彭博汇总的预测显示,与市场的模型预测相比,中国央行公布的中间价出现明显向强方偏离的情况,亦被市场广泛理解为逆周期因子维稳力度大增。

2019年全年,中间价日均较市场预期均值偏强22个点,而2018年全年日均仅偏强两个点。从月度看,5、6、8、9、10月这五个月的日均偏强幅度明显大增,其中9月偏强幅度最大,日均100点,而其余七个月间的日均偏差幅度可以忽略不计。

这表明除了在人民币面临贬值逆风时期,中间价过去一年中多数时间里几乎完全遵循市场化规则定价。而人民币汇率管理方式的演进,意味着中美在后期谈判中,中国央行仍将法宝在手,按需引导外汇市场运行。

华侨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谢栋铭在采访中说,“在正常情况下,中间价的引导作用应该是弱化的,允许市场来做定价。”他认为,中间价调控不是直接干预,这种引导方式有些打“擦边球”,如果按照美墨加贸易协议来看,美国会要求披露直接在即期、远期干预的数据,本次和中国签的汇率协议不一定会把中间价放进内容之中。

这同时也说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向“清洁浮动”行进的脚步仍在继续。ING Bank NV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彭蔼娆在采访中表示,不能将中间价形成机制视之为干预工具。“它是帮助人民币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向清洁浮动汇率过渡的一种工具,同时能够避免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不必要的市场混乱。”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