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或缩减刺激措施 但不会很快加息

字体大小:

《中国证券报》今天在头版发文称,随着中国经济转好,未来政策工具“退”或是较确定的方向,但短期内“加息”的条件不充分。

这篇题为《“紧平衡”几成常态,货币政策正常化信号明显》的文章指出,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大背景下,宏观政策正常化已处在进行时。有经济学家表示,经济回升与政策后撤的角力,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影响资本市场的重要宏观变量。

文章称,尽管中国财政政策正常化大概率也将提上日程,但在政策回归常态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无疑酝酿得更充分一些,行动得也更早一些。

今年6月,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首次明确提及“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7月,央行货币政策司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利率并非越低越好。8月,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利率过低会导致“资源错配”“脱实向虚”等诸多负面影响。

10月下旬,易纲在金融街论坛上重提“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11月上旬,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特殊时期的政策不能长期化,退出是迟早的,也是必须的。”

文章也指出,在预期引导不断推进的同时,货币政策正常化在市场上已有所体现。

5月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有所收敛,市场利率中枢抬升。目前,流动性“紧平衡”几成常态,不复年初宽松。截至11月25日,市场上7天期回购利率DR007的月平均值为2.28%,较4月的1.46%提高82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9%,亦较4月低点上行80基点左右,均已高于疫情暴发初期水平。“宽货币”实际上已经在逐步退出。

10月以来,DR007开始连续高于2.2%的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市场上出现了对“加息”的讨论。

对此,文章引述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不断恢复向好,未来宏观政策“退”或是较确定的方向。参考前几轮宽松政策退出的经验,“紧货币”与“紧信用”不可避免,政策利率上调也是正常现象。不过,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还看不到货币当局主动上调政策利率。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认为,政策退出将着眼于特殊政策的调整,延期还本付息、两项直达工具等较符合“特殊政策”的定义,或是未来退出的重点方向,流动性已回归常态,继续大幅收紧空间不大,而政策利率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政策要退,但哪些退,哪些延续,退出的节奏是快还是慢,都值得商榷。”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