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明年中国GDP预期增速8.1%

字体大小: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报告称,明年中国经济宏观参数将全面反弹,全年GDP实际增速或可达到8.1%,并呈现出“总体偏高、逐季回落”的运行态势。

据第一财经报道,CMF28日发布了《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0-2021)》(下称《报告》),预计2021年第1季度中国GDP增速将达到11.4%,到第四季度将下滑到5.4%。同时,供需两端将进一步修复,并开始趋于平衡。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分析说,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要高度关注“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全面回复-政策逐步退出-新战略全面启动”的逻辑,另一方面仍需关注“疫情新不确定性、国际政治新不确定性、政策退出风险、战略转换成本”等新问题。

他称,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能够完全常态化,依然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同时,有效需求偏弱依然是明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表象问题。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长0.7%,实现了V型反弹。不过,刘元春称,目前经济复苏动力在边际上有弱化趋势,或将影响明年经济回归常态化运作。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4.9%,环比增速较二季度的11.7%回落至降2.7%。此外,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下降至0.68%,低于去年同期的环比增速。

刘元春说:“在消费水平还没有回归正常增长之时,消费的边际改善增幅就已经下降到了正常时期之下,从国内大循环的角度看,终端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扩大再生产的关键因素。”

由于疫情冲击的不对称性以及救助政策的结构性效应,中国经济的复苏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具有明显的差异。

从三大产业看,今年三季度,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单季增速分别为3.9%和6.0%,均已超过2019年的平均增速,但第三产业增速仅为4.3%,低于2019年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报告》称,考虑到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3.9%,就业人员占比为47.4%,第三产业没有回归正常化就意味着整体经济难以正常化、就业压力难以消弭。

从经济复苏的微观基础来看,《报告》称,疫情导致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式发生剧烈调整,整体趋于保守,消费信心不足。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和居民存款逆势大幅增长,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低于总体投资增速。

《报告》称,债务高企和金融问题滞后导致金融风险上扬。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较去年底提升了25.1个百分点。《报告》分析称,未来金融条件收紧,可能引发银行借贷、融资成本上升和呆坏账问题。金融信贷政策的退出需要保持相对平缓的节奏。

基于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基数因素,《报告》称,2021年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将全面反弹,但同时应该认识到“经济景气假象”。

刘元春说,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总量增长之所以呈现加速的态势,得益于今年规模化政策效果还有释放空间。“但经济反弹的政策支撑力将逐步减少,当前各类超常规的疫情救助与经济纾困政策必将在2021年陆续退出。”

从供需角度来看,《报告》称,明年开始供需关系将趋于平衡。在需求端,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持续上升,消费恢复显著,增速分别将达到9.1%和10.1%。

刘元春认为,中国国内有效需求在2021年将持续保持低位。在供求相对平衡和基数因素的作用下,2021年,中国物价水平总体平稳,但由于食品价格的常态化,核心CPI和GDP平减指数较2020年出现小幅上扬,预计CPI增速为1.8%,PPI(生产价格指数)增速为-1.5%。

《报告》认为,2020年很多经济运行的逻辑将在2021年反转地、非对称地得到体现。刘元春指出,由于吸纳就业的主力,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受疫情冲击严重,使得失业率与总体的经济增长稳定关系受到破坏,失业率上扬风险依然很大。同时,中等收入群体所受的冲击或将滞后体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