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农村部:防止耕地“非粮化”

字体大小:

随着中国人口数量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趋紧,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同时今年冠病疫情也使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粮化”。

针对如何落实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中国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今天透过农业农村部官网,做出上述解答。

至于如何防止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不种粮?该负责人表示,一是强化政策激励和宣传引导,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挥比较优势,支持其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参与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二是修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加强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范管理;三是督促各地抓紧依法建立健全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四是强化租赁农地监测监管,对工商资本违反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大规模流转耕地不种粮的“非粮化”行为,一经发现要坚决予以纠正。

上述负责人指出,近年中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连年丰收,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

该负责人称:“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负责人并说,中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面对农产品生产需求多样化,必须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和发挥比较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必须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对此,国办的意见也明确了耕地利用优先序。首先,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其次,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第三,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

负责人强调,为确保意见落实到位,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底数搞不清楚,政策执行就会出现偏差。摸清“非粮化”底数,从实际出发,分类稳妥处置,不搞“一刀切”;二是加强监测评价,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国耕地种粮情况监测评价,建立耕地“非粮化”情况通报机制。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各地按要求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四是完善法律法规,包括进一步明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等的处罚措施,让防止耕地“非粮化”有法可依。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