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部2月4日发布消息称,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终端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这是中国官方第四次披露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试验。
据澎湃新闻报道,根据对公开资料的整理,官方曾披露了五次成功进行的反导试验,但2014年7月23日的反导试验未公开是否为中段反导。前三次中段反导试验进行时间分别是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和2018年2月6日。
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巧合的是,美国军方也在同日试射了“地基中段防御”导弹防御系统(GMD)拦截弹。
反导弹拦截技术按照拦截时机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助推段反导,指在来袭导弹的助推阶段进行拦截,一般是导弹起飞后的数分钟内;二是中段反导,即在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也就是在大气层外实施拦截的技术,中国此次陆基中段反导弹拦截技术即属于此类;三是末段反导,指在导弹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来袭导弹重返大气层后或进入俯冲阶段时进行拦截。
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吴勤介绍:“中段反导技术复杂程度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难的。首先是在这一阶段导弹已经飞出大气层,高度高,距离远,飞行速度很快,速度往往在10几倍甚至20几倍声速以上,需要研制专门的拦截弹,这需要高性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和制导技术,技术水平一般的国家很难搞定。”
由于没有空气,中段反导拦截弹主要采用动能杀伤战斗部,而不采用破片杀伤战斗部。吴勤指出,“中段反导这一阶段,导弹通常还会释放各种诱饵,因为没有大气层阻力,一些充气诱饵和真弹头信号在速度及信号特征上非常相似,拦截难度也非常高,是少数大国才能玩转的技术。”
既然中段反导技术非常复杂,为何中美俄三国还要研制这一技术呢?吴勤说:“这是因为在弹道导弹三个飞行阶段中,中段飞行时间比较长,拦截窗口时间长,可进行多次拦截,拦截附带损伤少等特点。”
2016年,中国首次公开了2010年、2013年两次反导试验的视频录像,并宣传了反导功臣陈德明的事迹。分析认为,官方宣传陈德明事迹一方面是说明这一技术比较成熟,可以自信地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是配合国家战略,展示大国地位。
2020年6月,美国发布了2.0版到底防御体系架构,强化发展洲际导弹拦截能力。美国到底防御局发布了“下一代拦截弹”的最终建议征询书,正式启动“下一代拦截弹”的研制工作。
目前,美国是拥有类型最多、数量最多中段反导系统的国家。陆基中段反导系统方面。命名为GMD系统从2004年开始部署,迄今为止,共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和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部署了44枚地基拦截弹(GBI)。2017年1月,美国政府发布了《导弹防御评估》报告,报告提到将为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增加20枚GBI导弹,到2023年,美国将拥有64枚该型拦截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