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中国民众忐忑又期待的防疫大U转

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政策“新十条”的出台,中国维持了近三年的“动态清零”防疫方针出现了大“U转”,但中国民众似乎还未做好长期与病毒共存的准备。图为上海市民星期五戴着口罩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行走。(路透社)
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政策“新十条”的出台,中国维持了近三年的“动态清零”防疫方针出现了大“U转”,但中国民众似乎还未做好长期与病毒共存的准备。图为上海市民星期五戴着口罩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行走。(路透社)

字体大小:

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政策“新十条”的出台,中国维持了近三年的“动态清零”防疫方针出现了大“U转”。虽然大多数中国民众期待走出疫情阴霾,但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向还是让他们猝不及防、产生种种疑虑和担忧,似乎显示他们还没完全做好要长期与这个病毒共存的心理准备。

不打方向灯的防疫“U转”

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带领全民走过三年的疫情抗战,但在官方星期三(12月7日)出台“新十条”后,一切开始变了样,“动态清零”四字不再出现在官方文件和讲话中,似乎已完成历史使命。

“新十条”发布后,一众低调多时的公共卫生专家,也突然一个个公开亮相、发言,尝试淡化冠病的严重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星期五(12月9日)就在公开活动上说,绝大部分冠病感染者都能在7至10天内完全康复,虽然预防感染依旧需要实行,但过度预防会造成更大的次生伤害。钟南山甚至还尝试将无症状感染冠病“除病化”,说:“无症状说明致病率明显降低,有病毒但是没有症状,这可能不算病。”

钟南山星期五在公开活动上说:“无症状说明致病率明显降低,有病毒但是没有症状,这可能不算病。”(路透社档案图)

同为工程院院士的李兰娟星期四(12月8日)接受官媒《人民日报》专访时也说:“现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虽然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但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无需恐慌。”

这些论述完全推翻了过去中国防疫的理论基础,目的显然是要缓解民众对冠病持有的恐惧心理。但事实上,尽管官方不打方向灯地进行防疫“U转”,民众对于前路还是感到忐忑不安。

“新十条”颁布的隔天,“告别健康码”成为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最火热的话题。对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的东西没了,本该是普天同庆的事情,但仍有不少网民感觉复杂。

12月7日晚,广州地铁体育西站的工作人员撕掉站内健康码扫码指引。(互联网)

一名账号为“娜娜子小朋友”的网民说,之前一直在设想,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凭绿码出行、排队做核酸的生活,一边忐忑一边忍不住期待,害怕期待太高最后只剩失望,担心三年又三年、三年再三年,结果好像很突然又很安静地就迈进另一个时代了。

“现在的心情就真的很复杂,感到解脱的同时又觉得怅然若失,好像什么都变了但又什么都没变。”

另一名网民“软抱枕小李”感叹道,一夜之间风向剧变,毫无预警地全面回暖,好像突然之间一声令下,我们的生活就会被按下快进键,这让过去三年里生命的消逝显得更为荒唐。“人的生活被按下‘开始’不一定就能立刻继续,但是被按下‘暂停’就有可能永远停在那里。”

官方舆论造势翻车

随着中国官方不间断进行舆论造势,翻车的例子也出现了。

央视新闻主持人白岩松星期四在播报新闻时说:“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防控措施的叠加优化,意味着我们正式迈向了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但是,迈向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和结束疫情并不是一回事。”

央视新闻主持人白岩松星期四在播报新闻时说“我们正式迈向了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引起网民热议。(互联网)

这句话一出,瞬间在微博上引起议论,“我们正式迈向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也登上微博热搜榜,星期五下午已累积6亿以上的阅读量。

中国网民对这句话抱持的态度呈现两极化,一方面有人被这句话提振,让他们对早日回到疫情前的生活、走出疫情之路抱持希望。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这句话带有误导性,前后矛盾,有玩文字游戏之嫌。他们认为,结束的是“封控式抗疫”而非疫情,放开之后伴随而来的大暴发才正要开始,身为官媒不应发表这种“脱离现实”“自欺欺人”的言论。

随着议论持续发酵,有网民开始质疑中国官方开放的节奏过快,让民众无所适从,“11月底严禁‘一刀切’,12月初直接把刀给扔了”。

一名网民“路诞先生”就当前防疫提出四点质疑:一是感染后是否会形成短期免疫;二是各地方医疗机构是否有足够能力和资源让重症第一时间接受治疗;三是对于重症必须入院接受治疗的,国家是否还实行治疗费用兜底;四是现有疫苗保护力多少,是否能够应对目前的病毒?新疫苗何时上市?

还有网民担忧,现在药品供应不足导致高价药泛滥,让老年人和儿童曝露在疫情风险之下,且医疗资源也面临着巨大压力,“迈向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将会有点坎坷。

中国防疫“U转”之路困难重重

这些担忧和质疑并非无的放矢,因为这道防疫“U转”之路的前方确实有着不少挑战。

冠病疫情暴发近三年来,中国坚持透过大规模封城和大范围核酸检测,将冠病感染率和死亡率压至最低。得益于此,大多数中国人不曾感染冠病,对染疫毫无概念,但也意味着免疫屏障薄弱,一旦快速放开,势必引发一波大感染潮。

冠病疫情暴发近三年来,中国坚持透过大规模封城和大范围核酸检测,将冠病感染率和死亡率压至最低。图为北京市民星期五在排队等待进行核酸检测。(路透社)

据路透社报道,野村分析师星期四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中国冠病感染率只有0.13%,远未达到群体免疫所需水平。《中国新闻周刊》星期四引述的卫生专家预测,中国未来一两个月可能面临大规模疫情暴发;中国冠病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则预计,第一波感染潮可能波及中国六成人口,最终将有八九成人口染疫。

英国《经济学人》12月1日发表文章预测,如果放任病毒传播,最终将有96%的中国民众染疫,一个月后通报的单日新增病例将达到4500万起的高峰。假设加护病床床位充足,死亡人数最多会达到68万。但文章预计,在疫情高峰期,中国至少需要41万张加护病床床位,而这是目前中国拥有床位总数的七倍。在床位不足的情况下,实际的死亡人数还将高出许多。

总部设在伦敦的研究公司Airfinity更预测,中国将会有130万至210万人在疫情中丧命,疫情高峰将落在明年的农历新年。

即使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这个数字仍相当惊人,就连通报全球最多确诊病例的美国和印度,都还没达到这个数字。

根据Worldometer数据,截至星期五(12月9日),中国大陆通报的死亡病例仅有5235起。

中国医疗系统能否承受放开后的大感染潮将是中国官方走出疫情阴霾的一大挑战。图为星期五北京市民在门诊外排队等待进行看诊。(路透社)

然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感染潮,目前中国的冠病疫苗接种率仍显不足,尤其是在疫情中最为脆弱的老年人群体。

据法新社星期四报道,虽然中国约九成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但仍有约三分之一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未完成疫苗接种。即使官方已加快疫苗接种的速度,但老年人普遍低迷的接种意愿是一大阻力。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法暨人权协调中心主任高斯廷(Larry Gostin)对美国之音说,中国民众自然免疫力低、疫苗加强针施打率不足,再碰上传播性极强的奥密克戎毒株,中国可能会出现住院和死亡人数激增的情况,特别是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群。

他认为,中国官方没有明确的计划来预防医疗系统负担过重,应当在几个月前就开始逐渐过渡退出清零政策。

虽然中国约九成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但仍有约三分之一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未完成疫苗接种。图为一名广州市老年人星期四在南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吸入用冠病疫苗接种。(中新社)

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星期五接受香港电台采访时也坦言,中国大陆没有准备得很好就一下子大幅放宽疫情管控,且现在正值冬天,大陆疫情很可能会呈海啸式暴发。他也预计,这一波暴发不一定能够像香港一样在两个月内就结束。

在中国官方近三年的宣导下,冠病已成为了一种不防不可、非清零不可的传染病,中国民众也已内化了这一论述,自发地认为对待冠病就应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但现在这一论述,却在各种前期准备和铺垫工作看似都未做足的情况下,短短几天内就被推翻。

官方近日不断强调要“走小步、不停步”,但要如何踏出下来的每一小步,路牌如在雾中看不清,前途可谓充满未知,中国民众出现不安、忐忑又期待的心理也在所难免。这恐怕是中国走出疫情阴霾的必经之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