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教育背景和住房类型成为社会断层线

研究团队对3000名国人展开抽样调查,受访者须回答有关其社交网络的一系列问题。(萧紫薇摄)
研究团队对3000名国人展开抽样调查,受访者须回答有关其社交网络的一系列问题。(萧紫薇摄)

字体大小:

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教育背景和住房类型已成为社会断层线,“名校生”和“非名校生”倾向留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居住私宅者也较少同居住组屋者存在亲密关系,阶级分界愈发固化。

这项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展开的调查,是在去年1月至今年10月间进行。

研究团队对3000名国人展开抽样调查,受访者须回答有关其社交网络的一系列问题,如“你会跟谁讨论重要的事情”、“你需要借钱时会找谁”等,并提供一个确切名字。

依据所提供的名字,受访者还得进一步回答有关这个人的详细问题,如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甚至是居住的房屋类型,以及“你是否认为这个人就读过精英学校”。

调查结果显示,每名受访者平均有5.8个关系亲密的亲友。

研究团队也分析受访者的社交网络多样性,以了解被受访者视为关系亲密的亲友,是否与他们同属一个社群。

数据分析显示,国人社交网络的性别与年龄多样性,评级为“高”,即与受访者关系亲密的亲友当中,很容易找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

至于社交网络的种族、宗教和国籍多样性,国人也表现不俗,评级为“中”。

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国人似乎较难跨越教育背景和住房类型差异所造成的社会分化。

例如,当受访者被划分为“居住私宅者”和“居住组屋者”两个组别时,研究团队发现,有至少一半的受访者只跟与自己同组别的人存在亲密关系。

换句话说,一个居住在政府组屋的人,与他关系亲密的亲友,可能没有一个人是居住在私宅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名校生”和“非名校生”之间。但研究团队强调,问卷并没有指明哪些学校是精英学校,而是交由受访者自行判断。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